APP下载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2011-12-31蒋丽

经济师 2011年11期

   摘 要:为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应加大职业技能训练的力度。文章分析了该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提出了构建“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并阐述了“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条件。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实践教学体系 循环式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30-02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高职专业,主要是为房地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繁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房地产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创新性的特点,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应体现房地产业的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建立起符合房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做法及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都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职业技能单项训练——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如图1所示)。
   这种传统模式虽然吸收了工学结合的理念,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首先,专业实践活动形式化、表面化。假期的专业社会调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学生重视不够,调研马虎,或只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实习,不能深入到具体的岗位实践中,对职业技能的锻炼不足。
  其次,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不完全一致。课内单项实训采取的是集中实习实训的方式,训练项目是教师模拟的,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难以提供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情境。
  第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全以技能操作为培养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适用性的培养,不能体现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第四,三个实践层次之间相互衔接不好。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相对独立,缺少整体设计,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还要对学生重新进行培训,使得认识实习、课内单项实训和教学实习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二、构建“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在传统“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在毕业前只经历了一次顶岗实习,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量不足,工作经验欠缺,影响到顶岗实习单位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评价。所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既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更要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对房地产企业工作过程、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借鉴PDCA循环理念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建立以房地产企业人才需求为运作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该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校内技能训练、短期体验式顶岗实习和毕业带薪顶岗实习贯穿起来,经过多轮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反复进行职业技能的应用训练。二是体现了“边学边做、先学后做、先做后学”的思路,理论与实践的交替进行,使学生不仅关注知识的记忆,更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三是工学交替的形式符合房地产企业业务活动阶段性的特点,将原来零打碎敲的实践活动改成短期体验式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周期不短于两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共包括4次“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循环:
vbffhxYUbA8mX7M3tEVqaQ==  第一次循环着重于房地产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以及相关技能的校内实训,主要是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查、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土地获取、房地产项目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房地产业。
  第二次循环着重于房地产专业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采用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体验式短期顶岗实习的形式。实习岗位包括房地产销售、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中介)、房地产营销策划、物业管理等,目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课堂上已学或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房地产职业岗位的认知。
  第三次循环是余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仍采用校外实训基地体验式短期顶岗实习的形式。但要求学生选择与上次循环不同的工作岗位,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体验多样化,丰富对房地产职业岗位的认知,较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长,以便进行职业选择和定位。
  第四次循环的理论学习部分主要是专业拓展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的形式,着重于就业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商业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内容,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感。
  四次循环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即上一次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次循环是上一次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循环,学生的职业技能都应有新的提高。“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既体现了理论学习过程的循环,四次理论与实践的嵌入式循环,使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体现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循环,从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岗位技能——就业能力,多次专业实践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工作体验和工作阅历,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系统的房地产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学生,使学生带着较丰富的工作体验和工作经验毕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条件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从房地产业人才市场需求看,房地产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量大而面广,其中面向大专生的典型岗位有:房地产项目准备阶段的“房地产开发前期咨询专业人员”、“房地产开发专员”、“前期报建人员”、“营销策划员”,项目建设阶段的“招标采购人员”、“项目会计人员”、“合同管理员”等岗位,销售阶段的“置业顾问”、“销售部现场服务人员”、“前台服务员”、“专业融资人员”、“高端商铺写字楼销售人员”、“专业跑盘人员”等,房地产消费流通环节的“物业客服主管”、“二手房销售人员”、“电话销售”、“房地产估价员”、“拆迁估价”等岗位。从学生就业情况看,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岗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房地产新盘销售、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含造价咨询)。此外,还包括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等零星就业岗位。因而可将房地产销售(含策划)、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作为该专业的目标职业岗位群。采用美国学者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法,从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等5个层次定义专业实践教学目标:(1)熟悉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全部流程,熟悉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环境,理解房地产业各工作岗位的职能;(2)具有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任务明确、单一、重复性的工作;(3)具有分析、判断、解决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4)具有进行工作评价、反思、总结的执业习惯;(5)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熟练地应对工作中出现各种情况。
   2.建立“课证融合”的职业课程体系。目标职业岗位群确定之后要进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是学校对学生影响力最强大的教育力量,为使学生具有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课程体系应能满足房地产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实行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相应的资格证书有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策划师、市场调查分析师、物业管理师等。尽管高职在校生不具备这些资格证书的报考条件,但从职业生涯长期发展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长期从业的必备条件。因此为长远规划学生未来在行业中的就业地位,应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镶嵌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经纪概论与实务、物业管理实务、房地产市场调查技术、房地产营销策划、CAD等考证科目和考核标准嫁接到职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并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行业最新的技能。
  
   3.形成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是“以房地产企业人才需求为运作平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所以该实践教学体系顺利推行的关键在于房地产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应邀请房地产企业技术骨干力量参与到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指导等工作,使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符合房地产业生产一线的要求。但目前现状是企业认为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自身行为产生的是“外部性”,因而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需求动力。所以学校应主动上门服务,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并且建立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利益机制,加强校企双方在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教师聘任、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解决好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近期和长远利益问题,促进校企合作由单一指向发展为双向互动,使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利,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持久、稳定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4.建立激励性质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而且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所以“循环式”实践教学的评价应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首先,评价目标应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职业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其次,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重点是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因为终结性评价使学生只关注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程度,过程性评价要求指导教师及时参与到学生实训成果的形成过程,从好中差三个层面选择典型的实训成果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点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实训成果进行改进。实训成绩的评定综合了实训态度、实训成果的质量,以及前后两次实训成果的改善程度三方面因素。这种评价方法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感受到只要有努力,也能得到良好的评价,有利于用评价成果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再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实践教学评价应兼顾学校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对自身能力形成正确认识,走出消极被评的尴尬局面。最后,实践成果的具体化。每次实践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实践成果,而且尽可能具体化、量化,如搜集3个楼盘的基本资料,指出基本资料应包括的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撰写项目区位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不少于3000字;访问3名潜在客户,记录他们的消费意向等。实践成果的具体化和量化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实践任务的要旨。
  四、结束语
   “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是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特色,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一种做法。但是传统教育形成的教育模式已形成很强大的教育惯性,现行的一些工作制度束缚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例如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等,这些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是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课题编号:YHZJY-014]
  
   参考文献:
   1.袁彩云.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外教育研究,2009(10)
   2.周丽红.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J].成才之路,2010(15)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04)
   (作者简介:蒋丽,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科学系房地产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 江苏扬州225127)(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