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系统投入问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12-31刘涛
经济师 2011年11期
摘 要:城市排水系统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而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的局面,管道老化,防涝排水能力低下,导致许多城市出现逢雨必涝,给当地群众基本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在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地方政府与检查主体之间博弈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解释造成城市排水系统投入不足的原因,根据博弈分析结果,从筹资渠道、考核体系、监督机制、检查主体话语权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 投入 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51-02
一、引言
城市排水系统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在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盲目扩张,城市大拆大建,硬质路面面积扩大,绿化自然空地减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往往只关注地表“面子工程”,而忽视了地下“里子工程”。从而造成城市排水系统长期投入不足,管道老化,排水标准和能力低下,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今年入夏以来,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当地民众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暴露出我国城市在排水体系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管理方面的严重落后。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了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2008-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137个,在发生过内涝城市中,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其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一直以来对于城市内涝问题,当地政府及相关专家总是将原因归结为暴雨强度大,达到N年一遇,不可否认恶劣自然天气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城市排水系统等地下隐蔽工程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关注,现有落后的排水系统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造成多个城市出现“逢雨必涝”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投入不足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和政策意义。通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城市排水系统投入长期不足现象提供理论解释,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二、地方政府与检查主体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
(一)模型假定
1.参与人:博弈参与人为地方政府和检查主体。他们都是能够在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决策者。政府主要指城市地方政府,决定着城市排水系统投入占当地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并肩负着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等相关职责。检查主体是指对城市排水系统具有检测监督职责或功能的个人或组织的统称。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属于地下里子工程,并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假设检测主体主要包括:上级领导L(通过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或以视察、调研等形式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检测的组织);新闻媒体M(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报道监督);公众D(当发生城市内涝时,公众通过投诉、抗议、上访等形式表达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不满,通过社会舆论引起当地政府关注);气象环境因素E(当发生超过城市排水能力的恶劣气象天气如暴雨时,由自然力量对当地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
2.策略:对于博弈参与人双方来说,他们都有两种博弈选择。政府可选择:重视Z(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投入比重,为公众提供良好城市排水系统)和忽视H(减少城市排水系统投入比重,不提供或提供无效城市排水系统)。检查主体可以选择:检查J和不检查N。
3.检查主体进一步说明:检查主体主要包括上级领导、新闻媒体、公共和气象环境因素,它们都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检测和监督,但每个检查主体的话语权,或者说起发挥检查功能的作用和效果都不尽相同。为研究方便,给每个检查主体赋一权重,αL、αM、αD、αE分别表示上级领导、媒体、公众、气象环境因素在检查监督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另外,由于检查主体都是以一定概率行使起检查权,因此,用PL、PM、PD、PE分别表示上级领导、媒体、公众和气象环境因素检查城市排水系统的可能性。
4.支付收益:首先我们分析政府在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的收益。地方政府不论选择重视还是忽视,都会获得一定的政治收益A,其值越大代表越能获得上级领导赏识,更容易升迁,被提拔;得到媒体广泛好评;公众的拥护信任;城市排水系统能够抵抗恶劣气象天气而良好的公众形象。用AZ、AH分别代表重视和忽视情况下政府所获得的政治收益。相应我们以CZ、CH分别表示在重视和忽视情况下政府所花费的投入成本,显然AZ>AH,CZ>CH。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具有里子工程特点,只有当检查主体进行相应检查监督时,它的政治收益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其政治收益大小还受到各检查主体检查概率及话语权权重影响。另外,我们用KZ、KH分别表示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选择重视和忽视策略时对地方政府的补助。假设该补助与地方政府投入成正比,即地方政府投入越多,中央财政补助则越多。基于以上假设,当检查主体选择检查时,政府选择重视和忽视所获得的收益分别为:βAZ+KZ-CZ;βAH+KH-CH;其中β=αLPL+αMPM+αDPD+αEPE。当检查主体选择不检查时,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里子工程特点,政府的政治收益很难体现,所以,起相应的支付收益为(KZ-CZ),(KH-CH)。由于中央补助一般和地方投入成正比,因此(KZ-CZ)<(KH-CH)。
其次,分析检查主体的收益情况。同样,由于城市排水系统“里子工程”特点,当它选择检查时,城市排水系统的社会效益就能体现出来,简称显性社会效益;反之,当检查主体选择不检查时,城市排水系统所具有能够防止城市内涝的功效,但由于没有相应检查行为,因此,其真实的社会效益就不能体现出来,简称隐性社会效益。同时,当政府选择重视策略时,城市排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反之,则为不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用SXT、SXF、SYT、SYF分别表示显性良好社会效益、显性不好社会效益、隐性良好社会效益和隐性不好社会效益。显然,SXT>SXF、SYT
(二)博弈分析
通过相对优势策略划线法,可以得出相应的纳什均衡及其以下结论:
1.当βAZ+KZ-CZ≥βAH+KH-CH,即β≥(CZ-CH+KH-KZ)/(AZ-AH)时,该博弈模型存在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检查,重视)、(不检查,忽视)。
2.当βAZ+KZ-CZ<βAH+KH-CH,即β<(CZ-CH+KH-KZ)/(AZ-AH)时,该博弈模型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不检查,忽视)。
3.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检查,忽视)都可能成为博弈的纳什均衡,减少城市排水系统投入比重,始终是地方政府最优选择,这一点也可以直接由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验证,无论中央政府如何强调,新闻媒体如何监督与跟踪报道,公众如何强烈呼吁,还是恶劣天气造成城市内涝多么严重,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城市排水系统还是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投入,而把大部分财政收入投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项目中。针对政府所采取的忽视策略,检查主体的最优选择当然是不检查。从而造成政府不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检查主体的检查职能也很少行使,长久以往,出现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许多地方政府对城市排水系统投入严重不足,城市抗涝能力低下,出现“逢雨必涝”的情况。
以上分析中,局中人都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准则进行个人决策行为,并没有兼顾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城市排水系统有着明显公共福利性质,因此必须通过相应措施和方法,使得均衡点有(不检查,忽视)向(检查,重视)移动。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考虑:第一,当(KZ-CZ)>(KH-CH),即中央政府全力支持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增加对地方政府财政补助,提高中央政府在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所承担的成本比例。在这种情况下,重视策略则成为地方政府的严格优势策略,检查主体也相应地选择检查策略。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它要求中央政府承担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投入的绝大部分,这是很难做到的。尽管如此,中央政府增加对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补助也不失为解决地方投入不足的一种思路。第二,当β≥(CZ-CH+KH-KZ)/(AZ-AH)且检查主体以较高概率行使检查职责时,(检查,重视)也可能成为双方博弈最好均衡。这两个条件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下,我们认为可以满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加强,民意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新闻媒体对民生工程监督力度及深度不断加强;考核官员政绩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象城市排水系统这种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里子工程所占权重日益增强;同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严重环境问题,各种恶劣气象天气发生也越来越频繁。综合这些因素,我们认为检查主体在博弈过程中更倾向选择检查策略。而要满足β≥(CZ-CH+KH-KZ)/(AZ-AH)成立,可以从提高各检查主体的检查效果和检查有效性(α);增加各检查主体检查可能性(P);降低地方政府投入成本(C)以及增加重视政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