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

2011-12-31王军

经济师 2011年12期

   摘 要: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成因,从企业各部门对机电设备管理应分工明确,各行其责;建立检修与维修体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论证了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煤炭企业 机电设备管理 经济效益 运行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64-02
  
   机电设备管理关系到煤炭企业正常、高效、安全运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国煤炭企业采掘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机电设备也朝着大型化、电子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对机电设备管理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机械化水平越高的矿井,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这样的状况给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威胁,会使企业经济运行缓慢,经济效益相对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给企业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果对机电设备管理不善,轻则停工停产,重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如何搞好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呢?这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面前一道现实难题。因为,管好、用好机电设备,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对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现状成因分析
   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尽可能以少的设备投入为企业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因而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机电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只有对企业的机电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目前,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1.在标准化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力度不大、不细,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笔者发现一些煤矿、工区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不是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工作,而是在认识上存在错误的观念。他们没有牢固树立“安全为主,质量第一”的意识,而是敷衍了事,凭经验工作。生产任务一紧就不按标准化要求操作机电设备,有些带班工长为了赶进度、超计划,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工作,并人为地屏蔽机电安全保护设备,人为改变机电设备安全保护参数,瓦斯检测头、电钻综合保护、三转两闭锁等装置的设置在生产中时常被操作人员改变,他们不按标准化要求操作机电设备,这是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最大的威胁。还有一些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不认真,态度不严肃,对设备的包机制、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工作做得不规范。设备出现临时故障需要检修时,只是草草地处理一下,还美其名曰为:“问题大了再大修”,使机电设备“带病”工作。还有的工区班内卫生搞得不好,不能及时将使用后机电设备的污垢清理干净,使机电设备的污垢越来越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存在以上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反映出部分管理者对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不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作风不扎实,也是导致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不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问题所在。
   2.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滑坡。众所周知,煤矿开采是在地下深入作业,矿井里的水、火、瓦斯、煤层、顶板及其它有害气体是伴随煤炭生产而出现的。近几年来,煤炭市场逐渐好转,煤价呈现出恢复增长趋势,面对难得的机遇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抢抓时机,夜以继日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煤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便开始滑坡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滑坡导致矿井弊病丛生、隐患重重,这样就埋下了事故发生的种子。大家都知道,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生产的“命根子”,安全质量标准化滑坡的原因是:在煤炭需求量旺盛的情况下,企业高层和生产管理部门很容易对煤炭企业安全标准化生产工作产生松懈思想和厌倦情绪,再加上需要投入一大笔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更会促使煤矿企业决策人在产量、进度、指标面前,让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让路,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此项工作的滑坡,所以也埋下了事故隐患。
   3.机电设备管理理念落后。笔者在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经常学习国内外煤炭企业机电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再与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行比较,深深感到:我国大多数企业决策人对机电设备管理理念滞后也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只重视煤炭生产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管理重视不足,在思想认识上,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没有把它放到一个关键位置,只把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视为一个辅助性工作,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具体措施没有到位。还有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眼前的产量,管理理念滞后,对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不重视,抱着“啥时坏,啥时修”的思想。正是这些思想在作怪,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修与检修工作做得不到位,直到设备出现故障后才停机检修。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也使机电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笔者曾经调查走访过一些煤矿企业,并对事故发生情况做过统计。发现在煤矿发生的事故中,有30%~40%是由于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及时检修机电设备,没有对机电设备实施安全保护措施,导致了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矿区领导主要精力投入到处理事故,追究事故责任人上,还要安抚伤亡者家属,处理死难者后事,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组织和调动生产。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停机修理,需要花费一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设备停机,工人停产,再加上大笔赔偿资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只有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机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煤炭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都合理的分工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助、互相补位,就有利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机电设备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规划和决策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应积极创造适合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选用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各部门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应分工明确,各行其责。笔者认为,企业各部门应进行以下分工:(1)规划和决策部门。煤矿企业决策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向,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委托规划部门编制企业的中、长期机电设备规划方案,并进行论证,提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领导层决策的依据。(2)工艺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工艺部门应从新产品、新工艺和提高机电设备产品质量的角度向企业规划处提出机电设备更新计划,提出外购设备的选型建议和可行性分析;设备管理部门要参加设备方案的审查、技术鉴定与验收,并负责采购、订货、验收、保管与安装调试。(3)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机电设备置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并根据设备本身的结构、性能、精度、特性,安装有防震、防腐、防潮、防尘、保温等装置。除此之外,在安排生产任务时,要使所安排的任务与机电设备的实际能力相适应,既要防止“大机小用”、“精机粗用”,以免造成设备能源的浪费,还要避免超负荷、超范围使用,降低设备使用寿命,造成设备损坏或事故。(4)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和约束机制,对机电设备使用价值情况进行评审考核,对机电设备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状态监测、动态分析,定性、定量评价各部门的设备管理成效,并及时将考核情况上报企业高层管理部门,使企业及时调整机电设备购买与维修、维护计划。把企业的资金用在非常需要的地方,避免机电设备重置和闲置,这样才能既省钱又办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检修与维护体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同行都知道: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都属于特殊工作岗位,要确保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首先要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与维修、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因为,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频率,有责任心与没有责任心的职工使用,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能严格按标准化程序操作,及时清理设备上的机油、粉尘,时刻保持设备清洁,同时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维修人员修理,决不让设备“带病”工作。而没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设备启动后,便休息、聊天去了,对设备运行情况一点都不关心,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设备出了故障后才着急处理。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生产管理部门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要对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职工给予表彰并以资鼓励;对责任心不强,自由散漫、屡教不改的职工调离工作岗位或下岗以观后效。只有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才能保障机电设备正常、高速地运转。同时,生产管理部门还要建立设备维修、维护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修理计划,并按计划要求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抢修,利用节假日加班检修。这样,才可以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转,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3.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机电设备正常、高效、安全运转,能给企业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机电设备高频率的使用对机电设备的磨损、毁坏程度也在加深。怎样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呢?首先,煤炭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一系列机电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针对机电设备的不同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并保证有效地实施。机电设备定岗定人,对连续生产和多班制生产的机电设备必须实行交接班制度,并做好机电设备使用记录工作,责任到人,谁班上出现的问题谁负责。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减少机电设备磨损程度,增加机电设备寿命。其次,对机电设备采取种种保护措施,将机电设备的维修率、返修率、事故率下降为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方法:(1)风险规避法。实行风险规避是为了免除机电设备的风险威胁,采取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为零的措施。(2)冗余储备法。实施冗余储备是经常储备一些常用、必用的机电设备与设备配件,一旦设备发生故障,马上就有新的设备顶上来,不影响生产进度。(3)风险分散法。实施风险分散的目的是降低机电设备对指定事物或操作人员的依赖程度,分散是将某事物或作业程序区分成好几个部分,以减少对设备某个部件的使用压力。(4)实施风险转嫁法。风险转嫁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保险契约将机电设备风险转嫁出去;另一个是通过非保险契约将机电设备风险转嫁出去。通过保险契约转嫁即为保险理财,承受者则为保险人。通过非保险契约转嫁是指转嫁者将风险活动的责任转嫁给非保险人。常见的形态有四种:买卖契约、出租契约、外包契约、辩护(或免责)协议。煤炭企业将运行阶段的机电设备管理通过外包契约转嫁给承包人就是风险转嫁的一种形式。事实证明,有效地控制机电设备运行风险,就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切实做好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维修工作,就能消除设备事故隐患,确保机电设备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就能规避和减少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忠.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中国煤炭,2010
   2.吉庆菊.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管理与财富,2008(9)
   3.程茹,张海英.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5)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团柏煤矿疙瘩条工区 山西霍州 0314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