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小江西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的对策

2011-12-31秦顺乔

经济师 2011年12期

   摘 要:内需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目前我省投资需求已经过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只能是扩大消费需求,而广大的农村市场是今后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领域,因此对比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寻找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对提升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质量进而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省 城乡居民 消费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38-02
  
   2010年江西省居民消费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为3545.46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1102.46亿元,城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2443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22倍;而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9451.26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对全省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是11.66%和25.85%,再考虑到2010年江西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5.94%,占全省人口近60%的农村消费比重只占31.1%,这充分说明了农村居民消费偏低,城乡居民消费存在较大差异。
   一、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较
   截取2010年江西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列表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从消费总额来看,农村居民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2010年农村居民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为3911.56元,同年城镇居民消费额为10618.69元,比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多出6707.13元,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72倍,两者消费水平差距悬殊,如果把农村居民实物消费部分剔除,消费差距将会更大。
   (二)从消费结构来看,两者在八大类消费上均有所差异
   从消费构成的八大类来看,无论食品消费支出总额还是居住、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城镇均高于农村。从支出比重来看,除食品、居住、医疗保健三项支出比重农村大于城镇外,另五项农村支出均小于城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一致,农村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别性是导致城乡居民居住、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的主要因素,衣着等五项支出城镇高于农村反映了城镇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于农村的现实。
   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差距原因分析
   (一)城乡收支差距是消费差距较大的最主要原因
   从收入方面来看,城镇居民收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收入,2010城镇住户平均每人每KsjCN4CreLhmmjjgWuZZHw==年现金收入为15481.12元,同年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6462.14,农村居民收入仅及城镇居民收入的41.74%。众所周知,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不论这种收入是绝对收入还是相对收入或持久收入,影响消费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是收入,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消费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原因很多,既有长期以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民负担过重等原因,也有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农村居民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要求较高的高收入行业的原因以及地方经济不发达的原因。
   从支出角度看,农村居民在收入不及城镇居民情况下,其支出项目却比城镇职工多,农民的收入不像城镇职工可以全部用于生活消费,其还得预留下农业生产所需资金;农村居民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消费完全依赖自己收入的多少,不像城镇职工医疗、住房消费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农村居民收少支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二)消费环境的差异是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影响原因
   消费环境包括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价格的开放度、流通体现的健全与否、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信贷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收入固然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城乡消费环境的差异也是形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供电设施落后、电力不足、电价过高以及通讯信号差、电信接收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对家电产品、信息通讯产品以及其他现代化工业产品的消费;农村金融体系的滞后,没有形成像城镇一样的消费信贷体系,使得农民的许多消费无法实现,加上农村商业网点建设落后,农民维权意思薄弱,诸多因素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提高。
   (三)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异是消费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城乡居民由于收入水平、文化素质的差异形成的不同消费观念,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深层次原因。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性,大金额的消费比较集中在传统节日,且这种消费具有较大的浪费性;农村居民消费大多按照约定俗成的标准和邻居们的先例进行,消费过程中求同和攀比心理突出,这种从众消费心里限制了农民消费内容的扩展,除此之外,农村居民消费中的迷信消费进一步降低了其消费水平。
   三、缩小江西农村城乡消费差距的对策
   综上所述,江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大,形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的差别,除收入外,城乡消费环境、消费观念等也是形成这种差异的比较重要的原因,为缩小城乡消费差异,推动农村消费的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解决好农村居民增收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脱节的现象,改变目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提高农产品产量转变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来,发展有特色的种养植业。首先要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江西省是一个产粮大省,粮食收入是全省农民的主要收入,粮食品种的陈旧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应缩减普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以增加我省农民收入;其次,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种植业,江西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南丰的蜜桔、万安的小红枣、鄱阳湖淡水龙虾、贵溪的塘湾红芽芋以及遂川的狗牯脑茶、庐山云雾茶、波阳的龙芽百合等,如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将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发展牛、羊、蛙等市场销路好的养殖业,增加农民非养殖业收入;提高特种水产比重,增加农民收入;再次,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少用农药化肥、激素,生产符合居民对食品健康、营养、安全要求的绿色食品,靠提高产品品质来增加收入。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非农经营收入。乡镇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根据江西实际情况,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调整和优化乡镇企业结构,应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输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开发加工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如安福县的竹胶板、通贵竹地板、分宜县的竹凉席、吉安的松香、德兴的纯樟脑香料等,都可以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其次要建立健全乡镇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解决乡镇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第三,多方吸引市外客商、民营企业到农村投资或兼并、重组现有乡镇企业,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企业的积极性,让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外来资本逐步成为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投资者。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居民到乡镇企业工作,增加农民非农经营收入。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民的增收减支。贯彻实施国家农业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惠农政策范围,江西省与2005年最终取消农业税,比原计划的2006年提前了一年,实现江西农民合同内零负担,进一步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由于惠农政策实施导致的转移性收入从2005年的153.06元增加到2010年的464.96元,占农民这一时期所增收入3120.10元的10%,实施惠农政策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精简乡镇机构,取消各种乱集资、乱摊派,实行村务公开,加快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失业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收支两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4.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转移农业人口的重要途径。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逐步建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为重点、建制镇和一般集镇为网络的城镇化体系,具体来讲,强化南昌的中心地位、把九江、景德镇、赣州建成大城市、萍乡、新余、鹰潭、宜春、上饶、吉安、抚州为中等城市,加快县城发展,形成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要改变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滞后的现状,鼓励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携资到城镇置业落户,吸引农民和各类投资者参与小城镇建设;二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相促进的优势;三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解决分散小农作业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要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尤其是要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把小城镇建设成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
   5.建立农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赚钱技能。目前农民进城就业难问题十分严重,即便在城市找到工作,也多是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城里人不愿干或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这些行业收入普遍偏低。政府建立农村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各种人才,诸如养殖人才、技术人才等,可以提高农民谋生赚钱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业布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缺乏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的根本原因。因此,政府投资要向农村倾向,集中改善农村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环境,以促进耐用消费品大规模进入农村家庭,直接拉动农民消费需求。
   切实改变农村商业网点和服务体系严重滞后的局面,合理引导商业设施的投资方向,加大农村市场投入,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商业设施,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商业格局。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形成县城以大型商业集团为主、乡镇以连锁超市为主、乡村为“公司加农户”形式的层级分明、上下一体的商业销售网络。
   2.调整工业产品结构,满足农民需求。改变长期以来企业把商品生产、开发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偏重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状况,积极研究农民消费的特殊需求,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加强适宜农村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开放,深入了解农民消费心里、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生产价格适宜、经久耐用、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等适合农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的商品,以解决商品积压和农民买难的矛盾。
   3.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保护职能机构,严惩“坑、蒙、拐、骗”农民的行为,认真检查各种家用生产资料如种子、饲料、化肥、农药等的质量,制止以次充好、变相提价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发展农村信用消费。通过推广农村信用消费制度,刺激农村消费。通过培育农民消费信贷意识、逐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拓宽农民消费信贷范围、简化消费信贷手续、降低农民抵押担保条件等方法,提升农民消费能力,把农民从自我积累型消费向信贷消费型转变。
   (三)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合理消费
   首先要转变农村居民在短缺经济时代形成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实现消费由节俭型向适度消费型的转变。长期以来,人们受“量入为出”、“节俭第一”、“无债一身轻”等消费观念影响,有钱不敢花,没有钱更不敢花,这种旧消费观念下形成的消费方式削弱了消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既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认清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改变陈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进行适度消费。
   其次,引导农民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在引导农民建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消费教育,引导农民在消费过程中理智地支配资金,摒弃无度的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认识到攀比消费、人情消费一方面会导致低收入的农民不堪负担,陷入贫困化,另一方面则会导致超前消费,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不良后果,更要认识到修坟造墓、建庙敬神、大办祭品、赌博吸毒等愚昧性消费的危害性。
   总之,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既要从政府农村政策出发,又要结合农村资源、人力等实际情况,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消费环境、改变农民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入手,而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李家美.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J].消费经济,2006
   4.朱诗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消费经济,2007
   5.许红莲.论营造我国农村消费和谐环境[J].消费经济,2007(2)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