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2011-12-31刘浩
刘浩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3)
1 前言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以国际质量标准和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为背景,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为进一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作者通过近两年策划和组织内部质量审核的实践获些感悟,浅谈一下,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2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实施概要
2.1 内审的含义
内审是为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组织计划的安排,确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正确、有效实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内的各项要求是否有助于达成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适时发掘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为受审核部门提供质量体系改进的机会,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2.2 内审的目的
2.2.1 依据组织制定的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
2.2.2 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有效运行。
2.2.3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2.3 内审的范围
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质量体系要素、场所和活动进行的审核。这里要素、场所和活动是质量体系审核范围的三大主要内容。审核要素与审核标准有关,审核范围涉及的要素应覆盖标准的全部要素。场所涉及两个概念,一是部门,二是地区,凡是与质量体系所覆盖的产品和质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地区均应列在审核的范围内。活动是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无论是正常生产的产品、研制的新产品或某个质量计划生产的特殊产品,均应包括在要内审的范围之内。
2.4 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2.4.1 第一次内审核的时机是在质量体系文件全部编写完成、颁布实施,而且运行一段时间,各项质量活动均已有记录可查之时。此时内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刚刚建立的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2.4.2 正常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般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常规审核是按预先制定的年度计划进行,往往是对一个或几个部门(要素)进行审核,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一次。在以下情况发生时,要组织一次特殊追加的质量体系审核:
a.组织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有关质量抱怨连续发生时。
b.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需要变化时。
c.质量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
d.内部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e.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2.5 内审的实施
内审是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全面审查,它对质量体系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内审需要有一套正规的做法。为此组织应制定一份“内审程序”文件,明确内审的目的、范围、执行者的职责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并按制定的内审程序文件实施。
3 实施内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部审核(简称外审)也是审核的形式之一,虽然它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但其时间和频次往往受外部条件的限制。比较而言,内审在严格遵从外审同等要求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遇性,组织可根据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内审,从而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但在实际中,内审却往往不受重视,如果内审策划质量不高的话,内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目前,能够有效组织和策划内审活动的内审员在数量上可能不少,但真正能胜任的不多,这跟组织的管理者代表以及各个部门领导对质量体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内审员不积极参与,审核组织水平不够,受审核方对审核发现不重视,整改措施不痛不痒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样的不符合反复发生,最后会导致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名存实亡,内审成为纯粹的形式主义走过场。
4 做好内审的方法
4.1 策划先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审核任务明确,策划周密是内审成功的先决条件。
内审要严格按体系标准的要求策划,全面全方位地按要素制定审核活动检查点,避免漏项。审核小组应事先明确分工,突出审核重点,同时对受审核方以往出现的不符合和潜在的不符合进行内部沟通讨论,编制内审检查表时内容应涵盖验证体系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内审检查表的编写需要多渠道的信息输入:平时顾客的质量投诉、抱怨,组织内部问题的反馈;新供应商资格认证预审时顾客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审核发现;外审方的审核发现;体系运行中的效率低下或职责不明确事件等等。通过仔细的分析思考,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内审检查表,内审员合理选择取样方式和审核方法,突出取样方法和取样的代表性。
4.2 方法科学,内审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组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一个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行动)的循环过程,将“PDCA”思想运用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既可以加强体系内人员对其认知能力的提升,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内审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P:检查过程活动的策划是否满足要求;D:检查是否按策划输出要求实施过程活动;C:确认是否通过自我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A: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纳入工作标准,使体系得以改进。
审核也是一次服务过程,它本身的质量也遵循客观规律,要保证审核质量,科学合理的方法必不可少。PDCA思想可以很好的指导审核活动的有效实施。
4.3 把握关键,现场审核是内审成功的焦点
实施审核要收集客观证据,将其与审核准则相比较,评价证据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因此,现场审核时,内审员应坚持四个原则:坚持以“客观证据”为依据原则;紧扣审核准则原则;独立、公正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现场审核不要停留在口头上,应保证记录抽样的充分性、合理性。内审员的所有活动都应该遵循客观独立的原则,就事论事,发现证据,收集证据,要实事求是,详细记录审核过程的细节(时间、地点、审核对象、取样标准、方法、记录文件的名称版次等)。
4.4 集思广益,准确判断质量改进的机会之门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判断发现问题的不符合状态,判定不符合项条款应由表及里,即根据现象把握本质,准确判明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发现问题的核心因素,准确找到提高和改进质量体系的机会之门。
内审的目的不是挑毛病,更不是为了单纯的开不合格项,而是通过内审使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陈旧的弊端及新出现的阻碍组织发展的滞后项,使体系随时有效的得到完善和持续改进。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应与体系内人员广泛接触,积极交流,让内审起到宣传、解释、联络和沟通的作用,使以往和新出现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确保管理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使内审成为体系运行的有力保障。内审的氛围一定要是友好和谐建设性的,旨在创造组织内部价值,也是探索质量改进的内部交流。受审核方要充分配合审核组成员,提供客观证据,并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做出对不符合项的预防措施。
4.5 高层重视,质量内审的活力源泉
任何组织的活动,高层重视不重视,效果会大相径庭!假如事情有低级别的人来组织策划,要同级别的人来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有高级别的人参与,受审核方的态度都会变得认真和严肃,内审员也会精神抖擞,原因就是:权威的威慑力和监控效应!任何事,有监督和没有监督效果会截然不同。高层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到质量审核活动中的程度和频率,完全可以决定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高层只要重视质量,很多内审中出现的问题会更容易解决。
[1]Rolls-Royce SABRe 《Business Requi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