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质量通病的防治
2011-12-31韩传文
韩传文
(牡丹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1 构造柱的作用
1.1 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
1.2 构造柱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能力,虽然提高的比例不很大。试验表明:能提高砖砌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10-30%能约束墙体的开裂,限制其裂缝的增大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1.3 构造柱与圈梁共同作用,加大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类似框架结构,可成为|“弱框架”,对墙体起到了约束作用,墙体四周处于双向受压状态,横向变形减小,能改善墙体稳定性能,从而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2 构造柱在构筑方面的要求
2.1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应符合: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纵筋易采用4根螺纹直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子上下500mm适当加密。7度设防时房屋超过6层,8度设防时房屋超过5层和9度设防时纵筋易采用4根螺纹直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房屋四角处的构筑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
2.2 构造柱和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应先砌墙后浇筑柱,设置2根直径为6mm的拉结筋,且伸入墙体不小于1米。
2.3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楼层增设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配筋砖带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他情况下,配筋砖带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连通。配筋砖带的截面高度不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低于M5。
2.4 构造柱按构造设置,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基础。当基础顶部设有圈梁时,构造柱可锚固基础圈梁内。无基础圈梁时设置深度为室外地坪下500mm。
3 构造柱的质量通病与成因
3.1 箍筋、拉结筋设置不符合规范规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根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米;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可采用绑扎接头,其绑扎接头长度一般为35d,在绑扎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上述几点除墙体拉结筋间距尚能注意保证外,其它如箍筋加密等几乎引不起重视,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水平低、技术素质差。
3.2 楼层间构造柱轴线错位。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在本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的放线时,便发现下层构筑柱垂直度超标,而在本层又没有及时调整,便造成了上下层不贯通,轴线位移现象。
3.3 构造柱烂根。因构造柱的施工过程是,砌筑完一层砖墙后,往预留的构造柱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由于模板经历了一层的砌筑时间,其根部普遍夹有砂浆、砖渣等杂物,砌筑完墙体后,在构造柱马牙槎模板内形成柱坑,杂物也很难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后便在此形成烂根。
3.4 构造柱断条。由于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结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一起,而且钢筋排放、绑扎不规则,在圈梁和构造柱同时浇筑的过程中,一定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在砌体施工时有时不小心在柱腔内掉进砖渣,阻碍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梁和构造柱时,所采用的碎石又往往都是级配不符合要求的,也会使构造柱成断条现象。另外,整根柱子一次浇筑,如果振动棒下不去,振捣不密实,也会形成断条现象。
3.5 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3.5.1 混凝土接槎不好。混凝土浇筑前不清理模板内的木屑、碎砖、落地灰等杂物,也不用水冲洗,使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
3.5.2 漏筋和麻面。支模板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漏筋现象;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和马牙槎砖墙没有做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份,被砖墙和模板吸走,就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
3.5.3 “跑浆”。一方面马牙槎两侧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一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
3.5.4 孔洞和断层。有的浇筑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盲目采用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造成严重质量问题,一是混凝土普遍不密实,马牙槎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马牙槎结合不紧密,拆模后,孔洞和断层现象多;二是钢筋骨架普遍出现散架和位移。
4 保证构造柱质量的所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施工单位对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必要性的认识。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保证构筑柱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技术措施执行。
4.1 对于镶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筑柱,一般是先砌纵横墙,在墙体砌筑完后形成柱腔,即预留构筑柱的位置。构筑柱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筑进行分柱段施工。为了保证构造柱的中心线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必须使预留的柱腔位置准确。因而砌筑时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钢筋骨架吊直校正后立即用墙体拉结筋固定其位置。然后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中心线引向圈梁模板或柱腔上口上,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正确位置。
4.2 设计为马牙槎的构造柱,从每层柱脚开始,砌筑时必须严格执行先退后进的原则,以保证柱脚为大截面。每一马牙槎高一般为300mm,齿深不小于60mm,当齿深为120mm时,其上口采用一层进60mm、再一层进120mm的方法,使马牙槎上口死角的混凝土能保证浇捣密实。
4.3 钢筋骨架应随分柱段施工面分段绑扎,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竖向搭接长度一般为35d,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不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0mm高度内加密。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对于沿墙体每隔500mm设置一道2根直径6mm的拉结筋,必须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
4.4 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粗骨料粒径宜为20mm以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7cm,分段浇筑时要按规范规定留置试块。
4.5 构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浇灌的,一般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于2米,每层柱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便于在浇灌前清扫模板内的砂浆、木屑、砖渣等杂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浇筑前,对衔接处的旧混凝土须铲除松动的石子,并用水冲洗。再用构造柱混凝土中的净浆,铺在旧混凝土表面,厚度为1-2厘米,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有可靠的质量。
4.6 构造柱振捣操作要设专人负责。浇筑过程中设专人对所浇筑柱段观察,以免出现漏浆、过振、中间受阻混凝土浇筑不到位等现象。浇筑柱混凝土时,宜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实。振动棒快插慢拔,分层振捣厚度不超过300mm为宜。振捣时严禁振动砖墙、钢筋以免造成墙体松动、拉结筋脱开或钢筋骨架变位。浇筑前必须浇水湿润木模板,并封闭清扫口,构造柱与圈梁相交处必须同时浇筑。
5 总结
总之,只有认真、正确对待构造柱的施工质量,严格按技术措施施工,才能提高和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