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影响麻醉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1-12-31张世强高媛媛
张世强 高媛媛
(榆林市第二医院麻醉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安全是麻醉永恒的主题。在我国,麻醉科早就被卫生部确定为临床一线科室,麻醉科医生也都应该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有执业医师执照的临床医生,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仍然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就完事",麻醉操作的都是"麻醉师傅",对麻醉工作和常识的缺乏了解可见一斑,这也导致了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医生的医嘱不屑一顾,从而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
1.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已经有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了,不论是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麻醉人才的培养,先进仪器设备的出现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每年仍有麻醉死亡事件的发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比较多,文章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以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其中主要因素做一分析。
1.1 病人因素。病人所患外科疾病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年龄、体质、重要器官功能状况、个体差异和遗传特质是影响麻醉安全的首要因素。有可能直接干扰呼吸、循环功能的外科疾病,已造成机体严重内环境紊乱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情、病人年龄愈大或愈小、过度肥胖或消瘦、心、肺、内分泌并存症愈多对麻醉安全的威胁愈大,风险性明显增加。
1.2 麻醉因素。麻醉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是影响麻醉安全的决定因素。麻醉医师的业务能力应包括麻醉专业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经验、应变能力等,对从事麻醉工作的人员均应要求具备这些基本的业务能力。
1.3 外科手术医生配合对保证麻醉安全的重要性。外科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综合处置的过程,治病的目的一是延长生命,二是提高生命质量,因而手术和麻醉的首要前提是安全。
1.4 仪器、设备的因素。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级麻醉机、多功能监测设备、输注泵和新的麻醉技术层出不穷,它们的使用为麻醉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方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但有两种现象值得重视:一是过度依赖和相信现代化仪器设备,不客观分析监测数据的真伪,忽略或放弃对病人的直接观察,丧失了处理病情变化的最好时机。二是不重视必要的麻醉、监测和抢救设备的配备,冒然实施麻醉,一旦出现险情,后患无穷。
2.消除影响麻醉因素的措施
2.1 加强临床监测管理
近年来,老年和危重病人增多,各科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在麻醉和手术期间加强监控病人呼吸和循环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提高麻醉和手术安全及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监测手段和工具,至今仍不断有新的监测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提高麻醉安全服务。如:肌松监测仪、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等合理运用各种监测仪器和手段,使麻醉医生能够更快地观察到比临床体征表现更早的生理改变。但人的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高性能的仪器设备由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科学、合理地使用,才有可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另外,临床医生切不可过度地依赖于仪器,一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给临床医生提供错误的信息,有可能导致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2.2 加强仪器与设备的正确使用
优良的仪器与设备必须能够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如果使用不当,可能给麻醉医务人员提供错误信息,导致错误的处理,后果同样不堪设想。因此,作为当代的麻醉医务人员必须投入更大的精力学习和运用新业务、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新材料。
未来麻醉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吸入麻醉日渐增多,二是监测技术手段逐渐完善。我国50-60年代,由于乙醚麻醉的明显缺点,硬膜外麻醉开始占主导地位。70年代以后,含氟吸入性全麻药已取代乙醚,再加上肌松药的普及,吸入全麻的可控性及其优越性己被人们所认识,硬膜外麻醉的缺点与不足便日显突出,故其适应范围正逐步缩小,但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监测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尤其是呼吸、循环系统的无创性连续监测,使病人体内微小的病理变化得以成为可视性、实时性的参数显示出来,从而显著地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1世纪将是普及职醉监测技术的新时代。
2.3 加强技术骨干人员的管理
培养高质量人员,增加技术骨干,合理人员编配,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人是最主要的,要时刻有准备的头脑,清醒的头脑和聪明的头脑,加强学习,虚心向上级医师及同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要会综合分析,抓主要矛盾。要掌握麻醉机性能,正确认识监测仪的作用。
2.4 规范住院医师的培训
住院医师的严格培训是提高麻醉安全性的必要保证,怎样保证国内所有麻醉医师均接受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是国家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科院校和专科学会的共同任务。
2.5 建立完整的技术与操作规范与标准
现阶段,医院应制定麻醉医师操作常规,肺动脉置管常规,围术期食道超声检查常规 ,困难气道处理常规,血液制品使用常规,非麻醉医师使用麻醉品常规,急慢性疼痛治疗常规,癌症疼痛治疗常规,产科麻醉常规等操作常规与操作指南。这些常规与指南对于医师规范麻醉操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明显地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发生。同时,在技术与药物及麻醉理论的不断进步的引领下下,特别是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与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仪这两大新的监测项目的常规使用,使麻醉监测更加全面,加上更好的麻醉药物、麻醉机设计的改进使麻醉更加安全了。
除此之外,在文章的1.3章节里提到,在麻醉的时候要加强和外科手术医生的配合,方能起到更加安全的效果。在这,笔者对其做一简单阐述。
如何争取外科手术医生的配合,这要追溯到麻醉学的兴起。麻醉学是从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几代麻醉工作者的艰苦创业和努力下,国内的许多医院都有独立的麻醉科,麻醉队伍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但从整体而言,与其他外科学科相比,麻醉人员的规模、学历、职称比例、学术成就、业务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在一些基层医院,麻醉主力多为中专学历的医生和护士,甚至为卫生员兼任,麻醉只是依附外科的一个小组。常常是手术麻醉外科医生说了算,有并发症或意外推卸责任归罪麻醉,许多麻醉医生感到委屈,处于被动的防御地位,所以争取和外科手术医生的配合,在麻醉时很重要。
麻醉的风险临界于生与死之间,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生与死的变化,并非故弄玄虚。麻醉安全情系千家万户,进一步宣传麻醉,让社会了解有关麻醉的基本知识,让手术医生认识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牢固树立安全麻醉的意识是麻醉队伍本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杨云丽、董发团、李棋.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在手术安全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2).
[2].邓硕曾、叶菱.直面麻醉相关死亡率如何提高麻醉安全性.[期刊论文]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
[3]常也恬、于布为主编.麻醉科临床进修手册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