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式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1-12-31邓秀春张利军
邓秀春 张利军
(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IT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IT的重要性、普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IT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人们21世纪的就业的通行证,IT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形势,迫切需要不同层次的IT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IT蓝领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 目前IT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致使培养出来的IT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
2、封闭式办学,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相互脱离。因此,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教学中很难有反映新的IT技术、新的IT工具的应用等内容。
3、IT人才大致可分为应用型、教学型、研究型等几个层次。浙江万里学院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尽快找准位置,加快建设步伐,办出特色,以占领市场,这将是关乎生存的重大问题。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IT人才培养模式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分析企业、学院与学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企业永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它要求自己的员工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学校永远追求办学质量和效益最优化,它要求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能直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学生永远追求自身的成长和就业便捷化,他要求自己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最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工作之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订单"为纽带完成了三者的联结,这样一条快速"塑才"之道成为校企合作的最佳选择,它满足三方利益,能够实现"三赢"
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学院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
三、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式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内涵式载体,承载着输出高质量人才的核心任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性因素,是担负输出高素质人才的主导力量;实训基地和"回炉"制度是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一)理清三方关系,整合课程资源,重点突出教育性课程和通识性课程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设置体现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利益的内容。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用人标准,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强调专业性和实训性;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为了完成自身的教育目的,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强调教育性和基础性;学生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要求课程内容饱含拓展性和情感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以企业"订单"为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和岗位特征,自觉设置专业技术含量高、职业特征鲜明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这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首要之本。
如前所述,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理论的领略上有所欠缺,影响了自身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课程设置要以学校教育为始终,突出学科领域基础知识的设置,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厚度,设置具有宽广的通识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等基本理论课程,这是学生进行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的根本。因为对于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把握正是学生创新的源泉,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支撑,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性知识和基础性知识的习得是"订单"生成的创新之源。
最后,要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基点,突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设置基本的人文性拓展课程(即通识性课程)和情感性企业文化课程,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精神保障。人文性拓展课程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不竭的学习动力以及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情感性企业文化课程能够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明确企业文化个性,拥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从而迅速融入企业团队,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顺利接轨,为企业发展提供隐性的精神支撑。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性拓展课程和情感性企业文化课程在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上不可或缺。
(二)打造"学高"、"技高"、"德高"的"三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学校教育的"教育性"体现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要使教学过程充满教育性,教师必须具备饱满的教育爱和人文情怀。教育是向善的,是一种善意的饱含了系统性和策略性的干预。要想让教学过程丰富生动,培养出机智、灵动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个精神状态崇高而自由、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教师就不可或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打造一支"三高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丰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题中之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深刻领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内涵的基础上,具有三重身份:"即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操作技能指导者的师傅、工作态度与情感引导者的领导"。"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方可称"学高";"操作技能指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的指导能力,方可称"技高";"工作态度与情感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具备深沉的职业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方可称"德高",如此"三高"的教师即是我们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三)实训基地的完备和"回炉"制度的保障
实训基地是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物质保障,学校教学要拥有一个集对口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完备的实训基地,对口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先进性和开放性确保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理念,以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面对的问题以及应对职业提升、职业变换的危险;完备性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投入实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物质保障。
建立"订单"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和"回炉"制度,这是确保企业基业"长青"、学校持续进步、学生终身发展的制度保障。无论是企业、学院还是学生自身都要求自己进步,这就要求三方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企业处在市场的中心,"前进"和"倒退"较之学校具有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要和学校紧密联系,搭好桥梁,两者建立一套良性循环系统,接纳"订单生""回炉"深造,促进他们再就业,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也促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这几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共同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多家实习基地,实行软件外包服务,一直与达内公司进行合作。由学院派出师资进行理论教学,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既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为企业所用,实现产学双赢。
[1]荀慧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09.3
[3]郭海龙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关键环节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