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少塑料瓶大容量注射剂可见异物探讨

2011-12-31陶慧颖王滨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期
关键词:塑料瓶压缩空气静电

陶慧颖 王滨涛

(1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2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大容量注射剂是一种原料、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及标准的药品,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剂型之一。未来5年中国输液总容量约在50亿左右,其市场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

1.现状:

塑料瓶大容量注射剂与普通玻璃输液瓶相比,更加清洁、安全、密封性好,而且运输过程不易碎,由于这些优点,塑料瓶输液逐渐替代了玻璃瓶输液,逐渐在国内被认同。虽然有着以上优点,但塑料瓶输液中可能会存在塑料屑等可见异物导致不良品增多,使产品收率下降。《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输液中可见异物有了新的规定,这对我们如何控制输液中的可见异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据统计,塑料瓶输液可见异物99%以上均为塑料屑,于是减少塑料屑的产生、进入和提高洗瓶效果成为目前塑料瓶输液需要攻关的课题。

2.调查与分析:

2.1 针对可见异物主要为塑料屑的现状,开展调查与分析,认为可见异物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以下几个:

2.1.1 可见异物的产生:

注塑、吹瓶机一般为不锈钢所制,模具、机械手等机械部位经常会与瓶胚、瓶子发生接触,尤其机械手等经常与瓶胚、瓶子接触的部位是直角,与瓶胚、瓶子接触时容易挫伤瓶体,导致落屑。

2.1.2 静电吸附:落屑一般是落在瓶子外,怎么会进入到瓶体内呢?是由于静电吸附。吹瓶过程中使用了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在吹瓶过程中会产生静电,使瓶体上带电荷。塑料屑遇静电会被吸附到瓶体内,从而产生可见异物。

2.1.3 洗瓶效果:塑料屑多、静电吸附力大会导致设计的洗瓶能力不能够满足要求,从而导致塑料屑不能够被完全洗出,产生不良品。

2.1.4 环境:产生的塑料屑不能够及时的清洁干净,再加上环境湿度过低,会导致静电吸附力加大,塑料屑吸附到瓶体上的机率会加大。

2.1.5 人员意识:操作人员应有保持洁净区环境卫生的意识,应做到定时监测,及时清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不串岗,防止交叉污染。【1】清洁不及时,或者环境卫生不达标,也有可能会导致可见异物增多。

2.2 针对影响因素,可以制定如下实施对策,减少可见异物:

2.2.1 减少塑料屑的产生:塑料屑主要产生是由于机器与塑料瓶胚、瓶摩擦产生,而为减少摩擦程度,可将机械手等与瓶胚、瓶接触部位制成圆角,避免挫伤瓶胚、瓶子,从而减少塑料屑的挫落。

2.2.2 减少静电:在塑料瓶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因此我公司发明一种吹瓶机高压空气离子气洗装置,通过气洗装置,可以形成离子风,用来消除瓶体内产生的静电,解决塑料瓶瓶壁附有塑料屑的问题,此项发明已经申请专利并获得了专利证书。

2.2.3 对洗瓶效果进行验证:在污染程度最高的限度上做洗瓶效果验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2.3.1 增加压缩空气压力:压缩空气压力大小直接决定气洗效果,增加压缩空气的压力,可提高气洗水平,减少可见异物。

2.2.3.2 提高气洗针头密封圈与瓶口之间密封度:

气洗针头密封圈与瓶口之间密封度不好,压缩空气从缝隙漏出,达不到压力,降低气洗水平,为此我公司发明一种塑料瓶灌装-气洗自动夹,通过机械装置使气洗密封圈和瓶口能更好密封,提高气洗度,此项发明获得了专利证书。

2.2.3.3 改进气洗针头:气洗针头的粗细、长短、位置等因素直接影响气洗效果,应对其进行改进,提高气洗程度。

2.1.4 保持洁净区环境:目前洁净区厂房基本设置了调节温湿度的功能,通过空调系统调节洁净区内适宜的温湿度,对静电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静电吸附的塑料屑,减少可见异物的进入。

2.1.5 人员意识:应对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加以培训,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能够执行,因为不产生塑料屑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人员意识,培养良好习惯,严格进行监督来控制和减少塑料屑的进入,保持环境卫生,最终达到减少可见异物的目的。

3.效果检查: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的措施的实施,以塑料屑为主的可见异物明显减少,不良品数量也明显减少,提高了灯检合格率和成品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

[1]昌平,程永华,韩玲.提高大输液澄明度控制不溶性微粒的体会.陕西中医函授,1999,5:47~48.

[2]张雪梅,陈鸣远.浅谈影响大输液中可见异物的因素及控制办法.齐鲁药事.2006.25.5:312-313

猜你喜欢

塑料瓶压缩空气静电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神奇的气压
塑料瓶回收分离粉碎一体机的设计
塑料瓶的涅槃
奇妙的静电
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压缩空气节能改造及分析
静电致病不可信
发酵用压缩空气余热再生吸附干燥工艺
制药行业压缩空气的净化系统及验证
压缩空气系统降压运行改造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