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1-12-31马宝英高晨光高照艳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马宝英,高晨光,高照艳(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ERP系统是从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物料需求计划的功能,并包含对供应链的管理,从供应链的范畴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ERP系统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ERP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1]、ERP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 ERP的发展历程
1.1 物料需求计划
MRP(Material Request Planning)是当今广泛应用的ERP系统的雏形,也是第一代的生产管理系统,是被设计并用于解决生产中涉及的物料计划问题,使用该系统能够按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所需要的物料。为了生产某种产品,通常需要制定产品的物料需求计划,传统的方法是运用数学模型来实现如订货点法,所谓订货点是指当某物料的库存量下降到一定数量时就应当发出订单,该方法根据某产品的生产及消耗速率,计算安全库存量和经济订货点,以保证库存的充足。但实际情况中,企业对某种物料的消耗通常不是稳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此时用该方法计算时只能取一个时间段内的物料消耗率的平均值,很难得到合理的订货量。此外,对于种类多、批量小的产品生产,因为需求是离散的,而物料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要花费很多人力。因此,采用传统的方法会导致部件的大量积压,使得库存管理费用提高,造成资金周转缓慢,MRP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1.2 MRPⅡ
闭环MRP是MRP的进一步发展结果,为了解决超出MRP功能范围的问题,闭环MRP的概念得以提出,该系统的出现,统一了与生产计划相关的各种子系统。闭环MRP除了MRP模块以外,还包括能力计划模块(计算所需要的关键工作中心能力,进行模拟)、主生产计划模块(计划各生产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的数量及种类)、能力需求模块(计算各周期及各生产单位的人员与设备负荷)。将MRP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信息处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综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MRP为中心,以实现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全面支援。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就不是由单一、孤立的子模块构成,而是通过一个信息共享的系统来实现,将采购、财务、销售、生产等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由此产生了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它主要由车间作业控制、财务子系统、采购和物料管理子系统构成。
1.3 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是MRPⅡ的进一步发展,代表了新一代的企业信息系统,ERP系统在 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通过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此外,高效的管理了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包括订单、采购、计划、质量控制、运输、维护与服务等。它与单单进行生产管理或简单的用于生产资源划分的其他管理软件有本质的区别,ERP通过将企业所有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综合并加以综合管理进而达到管理模式效益的最大化[2]。总之,可以这样理解ERP,它是一种包含MRP及MRPⅡ功能的信息系统。从功能上看,MRP的主要作用是生产过程中的库存管理;MRPⅡ广泛运用于制造业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ERP由于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在不同生产方式、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的信息化需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ERP的主要特点
2.1 运用模块化的思想
除了MRPⅡ之外,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大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特定业务进行开发,每种业务对应一个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了企业中多个信息系统同时存在,系统间由于接口的不兼容,导致信息不能共享,一个模块中的信息修改后,另一个模块中的相同数据不改变,产生数据的不一致现象,最终造成信息孤岛。而ERP与MRPⅡ类似,是一种以模块化软件包形式的软件系统。一个ERP常由多个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多个职能领域,在设计企业的信息系统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及特点,组织有关模块以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此外,ERP中预设了一些还没有软件开关及许多参数的业务模型,这样当用户的业务需求基本与这些业务模型符合时,经过一定的改变,即可应用现成的模块。
2.2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目前ERP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结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面向对象技术、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第四代语言、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技术,并且还不断地添加如Internet/Intranet、数据仓库、人工智能、客户关系管理等一些更新的信息技术。
2.3 体现了供应链思想
ERP系统连接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活动与企业外部的客户、供应商的资源,并进行整合来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ERP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它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将最终客户、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工厂连接起来的供应链结构模式,将企业内部也看作是相互协同作业子系统的供应链,通过信息系统,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有效地进行管理。
2.4 涉及到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3]
ERP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工作流和业务流程,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新的业务流程、根据工作流实现企业人员、分销与财务等的集成,改造原有的企业运作方式,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因此,这种改造过程涉及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
2.5 适应性强
同一系统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甚至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都是不同的,实际上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ERP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及不同的行业中,大规模ERP系统的设计涉及多种企业的典型生产方式,从而适用在各种不同的生产与业务活动中。此外,ERP的强大功能使其能够进行跨行业的应用[4]。
3 ERP发展趋势
3.1 同客户关系管理的进一步整合
ERP将更加面向顾客和市场,通过基于知识的订单处理、市场预测及生产调度等方式使得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企业具有更强的优化能力,并与客户关系管理进一步结合,实现服务、销售、市场的一体化,使后台处理过程与前台客户服务结合在一起,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使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3.2 与RFID、即时通信工具的结合
ERP往往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数据的分析和采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e Identification,RFID)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录入方式工作量大、易出错的问题。通过自动识别系统对各种标签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在提高操作速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由重复录入及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为ERP决策系统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进行即时消息、视频通信、即时文件传输也非常重要,即时通信工具是基于互联网网络通信协议产生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软件,可以提供及时文件、语音、图象、文字等多种格式的媒体数据,方便于人们进行信息沟通,并能与企业办公应用程序结合使用,如ERP,这已成为企业现代办公的一大需求。
3.3 与SOA的结合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面向服务架构的简称,它是新一代的架构思想,用于分布式软件开发,由于它与平台无关、具有良好的松耦合等特性,且很好的解决了系统的互操作性及灵活性,因此SOA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企业应用架构的主要解决办法[5]。通过SOA思想的引入,可以降低企业的ERP成本、支持异构集成、调整以前购买软件的模式、实现企业的动态变革。
3.4 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整合[6]
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企业运作模式,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凡是以电子交易为手段,利用Internet技术,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交易,实现消费者的在线电子支付、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以及各种商务、金融活动及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传统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与电子商务的紧密融合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一代的ERP系统要能够支持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客户之间的密切协作,此外,还要实现业务交互过程的数字化,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企业的供需协作,并加强供应链的管理。
4 总 结
ERP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并为企业决策层与企业的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ERP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ERP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未来的ERP系统表现出一定的生机与活力,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最佳的资源组合。
[1]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邢芸,张锐.对ERP概念的解析[J].甘肃科技,2010,26(12):25-27.
[3]曾纯青.ERP技术发展过程、特点及趋势[J].特区经济,2007,225(10):303-304.
[4]黄劲松,聂庆华,冯洁.浅谈ERP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0):32-33.
[5]梁力东.浅析ERP发展趋势[J].消费导刊,2008(7):185.
[6]王长江.ERP发展趋势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5(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