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1-12-31杨明富
杨明富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队,四川 成都 610000)
1 、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成本控制职责不清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目标要通过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其主体是施工企业和所有生产人员。包括财务人员。但是,一些企业对工程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咎于财务部门,认为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点验和发放。看似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际情况却是没有整体意识,有分工没合作。一方面经营人员片面为追求中标随意降低工程报价,技术人员为创造精品工程擅自提高建造标准,生产组织人员为赶工期盲目增加人员和设备,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仅满足于成本核算,对成本超支或结余的实际原因未与技术人员沟通,进行深入剖析。
1.2 、责权利机制缺乏
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成本管理、项目效益、利益分配由项目经理说了算。往往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对于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敷衍一下就算了,对于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不了了之,造成奖惩不明、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严重挫伤了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3 、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缺乏一些。企业成本核算属于粗放型管理,技术人员不参与成本管理,也缺乏经济观念。施工组织设计与成本预算不挂钩,往往只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没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财务人员也普遍不懂施工生产的特点,无法配合技术人员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成本预算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目标成本无法实现动态调整,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引入心存顾虑。对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增加的投入与日后节约的支出之间无法作定量的经济分析,不理解通过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的道理。
1.4 、成本核算粗放
周详的成本预算和科学的成本分析,是企业控制成本的依据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节约消耗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依靠财务决算,往往由于决算核算的时滞,反映在财务账面的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只能在发现偏差的基础上研究下一步对策,但不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无法发挥成本管理事前控制的作用。此外,一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较落后,多凭经验和粗略的定性评价来处理问题,不能及时收集和处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反馈的数据信息,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查找成因,也不能随时预测后续工程的成本数额。
1.5 、合同管理不严谨
施工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合同履约的过程。但实际操作中,有些施工企业缺乏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正确认识,普遍存在合同意识淡薄、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完备引发纠纷、缺乏对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随意变更等问题。
2 、改进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分工、权利、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图等。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组织措施的实施不仅需要明确各管理层级的成本控制职责,还需要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与其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对完成任务好的项目部门和人员落实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项目部门和责任人员,不仅要查明原因,总结教训,还要真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罚,从而调动成本控制的主动性。
2.2 、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 ,一是要结合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人员素质和设备情况等,设计多套不同的施工方案 ,二是倾听现场工作人员的意见,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实践中,要避免方案只有先进性,而没有可行性 ,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例如市某商住楼 A幢工程,项目经理部自项目开始就制定了完备的施工技术措施,并认真的做好了各项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其项目管理有别于其它工程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在基础阶段,由于有地下室在开挖土方时必须进行深基坑的开挖,设计方要求采用桩基进行边坡支护,但这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项目经理部技术组依据当地的地质特点,提出了逐级放坡外加浆砌整毛石挡土墙进行处理的方案 ,在业主支持下经专家论证通过和设计方认可后予以实施。工程施工进度提前了近一个月,不仅减少了费用的支出,降低了工程成本 ,同时还为业主节约了140多万元的投资。得到了业主的称赞和经济奖励。其二,在进行每次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增设两名工人专门负责混凝土表面的清理和找平工作,以便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这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似乎还增加了费用,但对日后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起到良好的作用:一是工程完工后表面的建筑垃圾清理比较轻松,一般采用高压水枪就可将原本很难清理的建筑垃圾予以清理,减少了人工费的支出;二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好,节约了对二次装修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工程量,人工费、材料费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三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好,工程观感质量好,验收能顺利通过而不用二次整改,这无形中也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
3 、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项目成本。例如某住宅小区,因为管理人员对施工前景过于乐观,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没有认识到资金使用计划的重要性,在明知建设单位资金链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的情况下,仍盲目施工而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最后导致因资金跟不上进度而被迫停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100万元。
经济措施还包括做好人工费、材料和机械设备使用费的控制。一是对人工费进行控制。主要是从用工量上进行控制,要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二是在材料的采购、运输费上做文章,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同时还应考虑就近购料,合理组织运输,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三是对机械费的使用上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同时,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成本。
4 、合同措施
施工合同是工程成本管理的依据 ,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减少甲乙双方纠纷,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合同措施从广义上理解,除了参加合同谈判、细化合同条款内容、明确甲乙双方的责权利、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防止和处理与业主及分包商之间的索赔之外,还应分析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对每一个合同作总体和具体分析,明确合同条款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并预计风险,这往往会给日后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依据。如:某教学楼工程,7层框架结构,合同采用的是固定单价合同,工程项目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施工单位及时提出了几点异议,要求业主予以调整。一是由于该工程在招标书采用的是井架,但合同签订时政府已经明令淘汰井架而应采用施工电梯或塔吊 ,二是由于在投标阶段钢材价格约定为3500元/吨,但到合同签订时价格已经上涨到近4600元/吨,直接增加该项目施工成本约30多万元。施工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拿出了相关的文件和依据,积极配合业主了解市场行情,最后双方调整了合同的相关内容,并明确了各自的风险范围,为以后的工程顺利结算打好基础,为降低成本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也可能为降低工程成本创造条件,但应当建立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如某工程,系招标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工作人员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在未办理任何的合同变更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商品混凝土改成现浇混凝土,最后到结算套价时反而引起争议,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当初承建方也学前一个例子的管理人员,将客观原因讲清楚,甲乙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定补充协议,就可避免后期的纠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合同签订时还应注意合同类型的选择。建设施工合同可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整体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活动。解决前述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各个问题,施工企业应当把握工程项目成本的动向,综合利用上述几种措施,确保工程项目优质与低耗,促使工程项目成本不断降低,推动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1]张磊.浅议项目成本管理[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2]杨光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管理[D].天津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