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祝愿

2011-12-30刘岩

飞碟探索 2011年12期
关键词:伪科学评论员飞碟

■刘岩

刘岩,男,42岁,外聘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学士学位。1992年3月进入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专职科学研究,1996年6月招聘到青海大学化工学院任教至今。1994年担任国际水处理学科顶级刊物《水研究》终生评论员,1995年被任命为国际最权威水处理学术团体——国际水协会高级事务专员,此后又被6份美国化学学会权威期刊聘为评论员。2006年,被世界顶尖学术刊物,英国《自然》杂志聘请为评论员,又被英国皇家化学会聘为系列化学刊物评论员。先后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水环境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委员。自2000年至今,先后获得包括美国化学学会等国际机构授予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励21项。

《飞碟探索》创刊30年了。30年前的1981年,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第一次看到这份刊物,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后,几乎每期必读。

1986年秋天,我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又转入应用化学系学习环境化学。学校的开放阅览室订有《飞碟探索》,我更是每期必读,并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为刊物写稿。时间转眼到了1990年,我已经读到大学三年级,这一年,我给《飞碟探索》写了一篇成为封面文章的、后来在中国UFO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章:《UFO学——宇宙文化的开端》。这篇文章从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分析了UFO学的起源是人类步入宇宙文明、也就是第三类文明的必然结果,澄清了当时中国对UFO学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争论。接着的1991年,又为刊物写了另外一篇同样作为封面文章的文章:《UFO学——宇航时代的永恒主题》。这篇文章从人类步入宇航时代分析了人类进入第三类文明的进程,又一次对认为UFO学是伪科学的言论做出了否定。这二篇文章,在中国UFO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有UFO研究者引用文中的观点。也就是这一年,恰逢《飞碟探索》创刊10周年,我特意为刊物写了一篇10周年贺词,不久就刊登了,这也是《飞碟探索》创刊以来首次刊出的贺词。

1991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在同学的鼓动下,原本想去深圳发展。但是由于当时我已经发表了四篇涉及新兴的超声波化学的原创论文,觉得到了深圳只能经商,从此远离学术,得不偿失。于是,我应聘到了西部一个省属的环境科学类研究所工作。

1993年,我得到南京大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研究将声致发光用于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这一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以及其他的关于超声波化学的研究,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省级研究所的工作不忙,这期间是我的高产阶段。从1992年起,在《飞碟探索》一共发表了10篇以UFO为标题的系列文章,同时,又写了几篇有关环境的科普短文。2001年,又写了一系列关于万有引力和相对论的物理类科普文章。

屈指算来,到今年,已经为《飞碟探索》撰稿21年了,在刊物发表文章近40篇。虽然我是个职业的科学家,但是,科学家写科普文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家的主要责任是从事专业研究,但是,写科普文章则会影响更多的人,特别是使那些正在接受初级教育的,如小学生、初中生懂得科学并激起他们将来投身科学的兴趣。

近代科学之父,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有一句名言:人类的天职在于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是要靠兴趣和毅力做基础的,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接受科学,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正是《飞碟探索》30年来一贯的宗旨,也是我们这些刊物的作者们几十年如一日认真撰稿的原动力。

在《飞碟探索》30华诞之际,愿刊物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伪科学评论员飞碟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打补丁的飞碟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飞碟遇难记
坚决反对伪科学
飞碟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