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控制
2011-12-30黄瑛叶晶
黄瑛 叶晶
(嘉兴市开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常见,如工业建筑中的设备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室底板、结构转换层等。其上有巨大的荷载,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要求一切连续浇筑完毕。另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浇筑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易于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一般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会产生体积收缩,而且在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逐渐冷却也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剪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由此带来严重的危害。
1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温差较大超过25℃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混凝土降温阶段如果降温过快,由于厚板收缩,又受到强大的摩阻力,可能导致收缩贯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类型目前主要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要求的性能进行分类。按照混凝土种类主要分为不含钢筋的素混凝土、含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或掺入钢纤维的钢纤维混凝土,按照要求的性能主要分为干硬性混凝土、低流态混凝土、高流态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等。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一次浇注量大、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要求高、受环境影响大,浇注完毕后,由于体积过大,造成混凝土水化热大,温度场梯度大,混凝土"内热外冷"极易产生裂缝。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较多。
2 裂缝的质量控制
2.1 材料控制
2.1.1 水泥:优先采用低强度水泥,水泥含碱量应小于0.6%,此外,应进行水化热检验,7d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
2.1.2 骨料:粗骨料应采取连续级配或合理的掺配比例,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25%,细骨料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1.3 掺合料:优先采用磨细矿粉,因其比粉煤灰更具耐久性,更有效降低每立方米砼中的水泥用量。
2.1.4 膨胀剂:掺入适量膨胀剂,它能对砼起补偿收缩作用,减少砼的温度应力,但含碱量不应大于0.75%。
2.1.5 外加剂:选用低收缩率的外加剂,应有7d、28d收缩率试验报告,任何龄期砼的收缩率均不得大于基准砼的收缩率、外加剂每立方米砼带入碱量不得超过1Kg,选用高效的缓凝剂和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2.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2.1 现场砼坍落度:泵送宜为80~140mm,坍落度允许偏差±15mm,到达现场坍落度损失不应大于30mm/h,总损失不应大于60mm。
2.2.2 尽可能降低砼的干缩与温差收缩,由于砼最高纯热值温升Tmax与每m3砼内的水泥用量成线性正比关系,应根据选用的原材料不同、水泥试验的富余标号不同,进行各种试配,最后确定最佳配合比。
2.3 浇筑与振捣
2.3.1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
2.3.2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疑,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2.3.3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用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的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
2.3.4 厚1.0mm内砼宜采用平推浇筑法,同一坡度,薄层循序推进依次浇筑到顶,厚1.0mm以上宜分层浇筑,每一浇筑层采用平推浇筑法,厚度超过2m时,可考虑留置水平施工缝。
2.3.5 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砼平面尺寸过大时,可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少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利于散热,降低砼内部温度。
2.4 混凝土养护措施
2.4.1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为保证新浇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早期干缩产生裂缝,大体积砼浇筑完毕后,要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14天;其它水泥不少于21天。养护方法分降温法和保温法,夏季施工时一般可使用草袋覆盖、洒水、蓄水养护或喷刷养生液养护;冬季施工时,由于环境气温较低,一般可利用保温材料提高新浇筑砼表面和四周温度,减少砼的内外温差。
2.4.2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为了掌握大体积砼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砼进行温度监测控制。大体积砼的温度变化在1~72h变化最大,这段时间要每2h测量一次,4~7d每4h测量一次,其后为8h一次,整个测量过程时间不少于20d,并作详细记录,整理绘制温度曲线。测温可采用埋钢管和采用测温装置等方法。
经测温如观测到砼内部最高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超过规定极限值时,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降低砼内部温度,控制砼内部裂缝的产生,常见的方法有导温管加冷却水循环方法来降低砼内部温度。
3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结构措施
包括合理分段,设置后浇带,合理配置钢筋,设置滑动层,设置缓冲层,设置应力缓和沟,对空洞周边、变截面、转交部位采取构造配筋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种:一是结构型裂缝,由外荷载引起的。二是材料型裂缝,主要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目前控制和解决的重点是温度应力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程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控制,不可盲目地严格要求从而带来大量的浪费。同时,要从设计、施工、材料等各个方面综合采取措施,来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
[2]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姚谨英主编.建筑施工技术(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