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渗漏水病害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1-12-30李剑飞方灿鑫
李剑飞 方灿鑫
(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北京 100036)
引言。外墙作为建筑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外观装饰、保温隔热、防水挡风、结构承载等多种重要功能。所以建筑外墙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将直接影响广大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某些建筑外墙内外侧渗漏水病害严重,雨天水内渗,晴天水外渗,出现大片的水迹、水渍,面砖、水泥砂浆等防护措施开裂、剥落,严重的还影响到房屋的安全性、耐久性;业主因房屋渗漏水而整体怨声载道,施工单位因房屋漏水而不能及时交房而损失惨重,物业部门因房屋漏水而疲于修复。因为房屋渗漏水,和谐的社会局面曾一度被打破,多少次矛盾冲突对簿公堂。
建筑外墙渗漏水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既有人为因素,又有材料质量因素、环境的影响和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因素。这些因素按照建筑外墙的施工顺序又可划分为外墙施工前因素、施工中因素和施工后因素。各种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细节方面的因素。
针对外墙渗漏水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关键位置应引起施工人员重视,结合新材料、采用新工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已发生的渗漏水病害,应找准渗漏水位置,分析渗漏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理。
1.渗漏水病害案例及危害。某市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承接的案件中,渗漏水的案件占到工程质量总案件的35%。据某建筑工程公司统计,为治理发生渗漏水正程的维修费用,已占到该公司工程总维修费用的50%以上,严重地影响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某国际公寓5栋高层住宅楼中,就有4栋楼的屋面在下雨时,共发现大小不等的漏水点161个,地下室和外墙的漏水点分别达到35个和32个,使30多万井的房屋无法竣工和交付使用。
外墙良好的防水功能不仅是满足业主安全、舒适生活所有建筑必须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而且将直接影响外墙其他重要功能正常发挥。外墙渗漏水病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外墙渗漏水会留下明显的水渍、水迹,直接破坏建筑的外观及内墙壁装饰,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2)长期的渗漏水会导致外墙的保温隔热系统开裂、严重的还会引起保温隔热层脱落,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3)严重外墙渗漏水病害的还会引起承载构件的进一步开裂、失效,造成不同的工程质量事故;
(4)外墙渗漏难题可能会造成冻蚀情况,外墙含水结冰,将导致已有裂缝进一步开裂,材料截面不断的变小,裂缝的数目、宽度和长度都会变大;
(5)渗漏水病害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钢筋截面不断的变小;
(6)为了治理建(构)筑物渗漏水的工程质量通病,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并导致环境污染;
(7)渗漏问题,直接影响住户的安居乐业,而且对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也是一种削弱,进而关系到国家顺利实施有关的节能政策。
这些问题不仅会降低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违背了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节能、低碳的发展要求。外墙渗漏水病害应引起广大工程人员的重视,外墙渗漏水原因和防止措施要成为一门必修课。
2.外墙渗漏水原因分析
2.1 人为因素。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制定防水工程的设计规范,没有形成针对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建筑所处环境适宜的防水规程,造成设计人员对外墙的防水设计方面无规范可遵循。
部分设计人员对外墙防水不够重视,设计图纸中通常没有详细的防水详图。设计人员对使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缺乏了解,特别是对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等知之甚少。
监理单位在监督施工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导致监督不到位或因自身工作能力有限,防治渗漏水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没有将外墙渗漏水的防治作为重要的施工工序进行监督。
部分施工技术人员不具备基本的防水工程的技术能力,责任心不足,不能严格按照既有规章制度完成施工任务。防水施工时没有对工人进行施工工艺的技术交底,让工人凭老经验随意施工,造成施工技术不达标,施工质量不可靠,施工时机不准确,最终外墙的防水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2 材料方面的原因。目前主流防水材料如沥青基低油毡和APP等防水卷材合格率普遍低下,特别是因各种原因选用的来自小型厂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防水材料的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环节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某些防水材料因储存过久或储存环境太差,导致材料劣化。
2.3 环境、结构受力因素。混凝土外墙因浇筑混凝土间隔较大留下裂缝,混凝土面板因拼装不严密留下缝隙,外墙受外力作用引起开裂,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干湿变形都有可能引起外墙开裂,其中由于温度引起的开裂最为常裂缝最为常见。这些裂缝和缝隙贯通,就容易导致渗漏水病害的出现。
2.4 易忽略的关键部位和工序。建筑外墙的一些部位和工序通常对结构受力没有影响,短期内看不到它们造成的危害,容易被忽略,然而这些位置和工序通常是外墙渗漏水病害的根源。这些关键位置包括:(1).砌体墙砖和灰缝;(2).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3).散水坡;(4).变形缝;(5).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中间部位;(6).外墙抹灰;(7).外墙面砖。
3.外墙渗漏水防治措施。渗漏防治的原则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重视建筑外墙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管理和施做,针对不同的易导致渗漏水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治理。
3.1 针对人为因素的措施。首先,应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国家、地方防水工程规范,完善相关的设计、施工等规范、标准。保证新规范、新标准能与当前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时俱进。
其次,应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认识的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增进各工种间的协调合作。
最后,强化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建筑死角、工序衔接、结构衔接、结构材料变化的部位的认识。要求设计人员在重点(容易渗漏)部位给出详细的大样图和说明。加强设计、施工人员的规范化、标准化认识。加深对新工艺、新材料的学习和应用。监理人员严格把关,对易出现渗漏部位在图纸会审中提出,由设计院给设计措施,在施工中重点监控。
3.2 针对材料因素的措施。建筑用防水卷材、涂料等防水材料要购自正规、大型的生产厂家,厂家要有相关的生产资格、生产能力,产品要通过相关的国家监管部门的检查,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对因存储等原因造成的劣化问题,防水材料要通过监理等相关人员的审查合格和签字后才能使用。
3.3 针对环境、结构受力因素的措施。针对容易导致裂缝的温度变化,干湿变形、外力等因素,可以适当的调整施工的时间,采取有利的施工措施,规范施工。温差造成的裂缝,首先应把龟裂的打底层凿去,加上钢丝网片,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分层抹实,并且注意养护。顶层窗下八字裂缝、窗下竖向裂缝等现象出现可采用在顶层窗台加通长配筋混凝土封顶窗盘的方法,增强刚度,消除裂缝。
3.4 针对关键位置及工序的措施
(1).砌体墙砖和灰缝:砖在砌筑前24h应对砖块冲水湿润,同时冲洗表面泥粉,严禁干砖上墙。外墙砌筑所使用的砖块,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朝外的一面应选择棱角齐全,且在砌筑过程中不得打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或素混凝土作调整。砖墙砌筑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三一"砌筑法,有助于提高灰缝饱满度。灰缝宽度控制在8~12mm,水平灰缝的位置,应在砌筑前在墙、柱或木方上画好线以便控制。
(2).门窗与外墙的交接部位:目前建筑中采用多为后塞法安装的铝合金或塑钢门窗,门窗安装前,应先对门窗洞口进行修正,凿去多出部位,门窗框安装后,应注意内外窗台不能同时施工,先施工内窗台,确保窗框边缘能填实压实,间歇3d后再施工外窗台,外窗台做大于2%排水坡度,并保证外窗台高度至少低于窗台高度20mm,窗楣设置滴水槽,或做成鹰嘴。门窗外侧金属框与饰面层接缝外,应留(7~10)mm×5mm(宽×深)的槽,并嵌填高弹性密封材料。
(3).散水坡:散水坡的基底应夯实或采用中砂、炉渣的材料,垫层应采用碎石混凝土,防止不均匀沉降造成散水坡开裂。散水坡应从垫层到找平层和面层与墙身勒脚断开,防止建筑物沉降时破化散水结构的整体性。散水坡与主体结构之间出现缝隙的,可采用无齿锯沿着裂缝锯成深20mm,宽15mm的沟槽,清扫干净,内嵌填密封材料堵严密。
(4).变形缝:缝内应保持干净、贯通,按规范要求填油麻丝外加盖镀锌铁板。安装盖板必须整洁、平整、牢固,接头处必须是顺水方向压接密实。外墙变形缝中应设置止水带(层)。
(5).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中间部位:框架梁底与砌体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用侧砖或斜砖挤紧,砌体与框架柱间的缝隙要用砂浆填嵌密实,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结筋要砌入砖缝中。
(6).外墙抹灰:抹灰前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对于表面比较光滑混凝土墙面及其它构件,应将其表面清洗干净,再用水泥基聚合物进行"毛化"处理以增强粘结力。抹灰厚度大于20mm的地方要分层施工,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用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为了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
(7).外墙面砖:镶贴面砖前,先检查找平,修复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处,面砖和墙面都要隔夜泡水和浇水湿润,面砖阴干后表面不得有水渍。面砖采用水泥细砂浆镶贴,并压紧搓挤到位,浆缝饱满,且不能多敲,确保面砖无空鼓。为提高外墙面砖缝防水能力,采用专用填缝剂进行勾缝处理,并做到接缝平直、光滑,填嵌连续密实。砂浆收水后严禁再纠偏挪动面砖,并及时喷水养护。
结语。渗漏水病害给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很大影响,也不符合国家低碳、环保发展的需要。文中通过对渗漏水病害的认识,分析渗漏水病害的原因,指出渗漏水病害的关键位置和工序,提出的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得到的有效的应用。只有广大工程人员重视外渗漏水病害,各方协同合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渗漏水病害问题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2]胡雄魁.建(构)筑物渗漏水浅析[J].铜业工程.2008,3:65-67.
[3]叶林标.我国建(构)筑物渗漏水的现状、原因、危害及其防治[J].施工技术.2008,37(4):1-3.
[4]王云飞.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