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优化
2011-12-30陈雄
陈 雄
(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定位上的偏差
(1)过分强调景观,忽视生态效益,过分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作用,忽视其生态效益,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景观的点缀品,不考虑其生态效益、绿化特色、自然地貌及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过于追求视觉刺激和形式上的广阔与规整,从而降低了城市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浪费了城市绿地的宝贵资源,而且往往维护成本很高。
(2)将城市园林绿化当作是"政绩"和"形象"工程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于城市其他基本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审批环节少,资金投入省,外部干扰小,环境变化大"等特点,往往成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载体。忽视植物的生理特点,大量实施反季节种植,追求所谓一日成林;牺牲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来换取园林绿化工程的速度;不顾城市经济实力,一味贪大求洋,一些城市甚至出现洋花洋树洋草风和假花假树假草风;园林绿化工程投资决算大大突破投资概算等。
(3)建"奢侈"景观受房地产商等利益主体的推动,一些城市的居住区绿化向奢侈化方向发展。这些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是对居住区进行绿化,营造出宜人的绿化环境,而是将居住区绿化作为"卖点"推向"奢侈",以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
(4)为绿地拼凑文化牵强地给城市园林绿地贴文化标签,简单地给每一块街头绿地都赋予文化内涵,由于构思肤浅、设计手法粗糙,造成题词、雕塑等文化符号泛滥,使许多园林绿地里充斥着硬质景观,甚至假古董、假文物。
2.规划、设计理念上的偏差
(1)从城市规划层面看由于未考虑绿化对环境的需求,将城市绿地设置在最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极大地增加了绿化成本。不考虑城市绿地布局的均衡性,绿化用地配置不合理,造成城市资源和能量的浪费。每天清晨,大量的老人长距离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涌向城市公园绿地,锻炼后返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早晨城市人流。这些人流与上班高峰期的人流在时间上重合,对城市交通造成了较大影响,该现象在一些绿地不平衡的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
(2)从城市设计层面看
①当前一些风景园林师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景观,认为城市园林绿化=硬质景观+亭台廊榭+雕塑造型+色块花草+树木,似乎没有前4项就不能构成城市景观,从而造成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较大;
②由于设计师不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缺乏对植物生态的了解,重洋轻土,忽视乡土树种开发和利用,异地引种缺乏试验驯化过程,导致这些外来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生长不良,从而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绿地的综合效果,而且造成绿化成本的成倍增长;
③有些设计师不尊重地貌特征,忽视城市绿化的环境要求,放弃城市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量采用客土栽培,或大面积、大范围地改造地形,从而造成绿化工程的费用增加,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④一些设计师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园林植物配置的知识,只着眼于目前的景观效果,而对未来植物景观的预见性不强,初期植物配置过于密集,不仅给人以堆砌之感,不利于苗木的健康生长,而且造成苗木资源的浪费;
3.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管理上的偏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行政管理资源浪费。一些城市存在着绿化行业多头管理现象,造成职责不清,影响管理效率。另外,由于绿化材料的不规范,绿化管理普遍存在着"定性多、定量少"的现象,缺乏科学管理的标准化意识,造成管理松懈,监督无力。由于管理不力造成的损失浪费现象,可以从城市绿地管理质量上得到印证。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普遍存在"事企不分,管养不分,以费养人,以人设岗"现象。
二、解决措施
1.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观,加大节约型园林的宣传力度
城市园林绿化在科学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走节约型道路,使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成为节约型建设、管理的楷模。加强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态美学观,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树立生态美学观,减少违背自然规律的绿地形式,减少对植物群落的外部能量干预。以绿为主,生态优先,综合效益全面发挥,应当成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尤其是一般性公共绿地建设的主旨。
2.加强管理,将节约型理念贯穿于绿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1)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应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理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观念,推进体制创新,这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的法律法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着力加强对城市建设中可耕作层土壤的保护与回收利用。
(2)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综合效益要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益,使绿地不仅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防护功能、防灾减灾功能、美化优化城市整体风貌和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功能。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考核评价体系,除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外,还应该有绿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绿地可进入性指标、城市绿地布局的平衡指标、绿地服务半径等考核内容,以提高城市绿地资源的利用率,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
(3)控制资金投入,园林绿化市场化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资金控制,树立效率概念,提高投入产出比;同时保障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使来之不易的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社会、环境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应坚持"市场化"原则,建立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有形建筑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进园林绿化事业单位的改制,使城市园林绿化在竞争中不断完善,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健康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尽可能配置稳定的植物群落,以减少对植物群落的外部能量、物质输入。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坚持以乔木为主的原则,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在有条件的地块上,大力提倡复层种植形式,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充分利用建筑墙体、屋顶和立交桥、高架桥的桥体扩绿增绿,加大城市绿量。
在城市的适当位置,如河道两岸、近郊区道路及城市边缘地带,充分利用当地野生植被,从而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城市绿地的养护成本。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要注重园林建筑的节能,尽可能多使用先进的建筑节能材料与技术。注意土壤的保水与渗水,铺装材料尽可能使用透水、透气的环保材料,以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率。在城市公共绿地、市政公共绿地以及街道社区绿地的建设中,应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微喷灌技术,并积极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洪水的拦蓄利用。
三、结语
对于在城市园林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要及时发现并予以及时改正。园林建设的优化关系到整个建筑群的环境,不得不予以重视。其优化也是新时期、新时代的要求。
[1]刘小英,李国辉.抚州市城市园林建设的思路与措施[J].现代园艺,2010,04.
[2]徐慧.浅析城市园林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