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探讨
2011-12-30王晓东
王晓东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0)
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装备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的最大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应实现工程机械管理现代化。目前,施工企业只有从实际出发,紧紧结合企业自身施工特征和施工任务的具体情况,紧紧抓住职工这个最能动的因素,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建设性的工作伦理为轴心,搞好设备租赁、制度建设和设备维修工作,才能带动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现代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1 使用管理
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应设有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师专管负责,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机定人,实行机长负责制,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出厂日期、购买到场日期,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要从施工机械设备一到场就开始做好机械设备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分类归档工作,随着施工进行;及时检查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以便更好的维修出故障的施工机械设备。
2 租赁
租赁是工程机械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主要表现为:①各分公司之间分工细;②同一施工单位的工程任务多变;③施工依赖于工程机械,且施工机械的专用性强。这些特征决定了合理配置工程施工设备的难度大。
在国外,工程承包商十分慎重地对待新设备的添置,尽可能采取租赁方法获取设备使用权。据统计,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施工企业自有设备占有率就从70%降到了34%。美国的施工企业对待工程机械就和对待企业的周转资金一样,周转资金不够时可以向银行贷款,多余时便存入银行;当工程任务大时,便向社会性租赁公司租入设备,工程任务不满时,则出租设备。
美国的施工企业如此看重工程机械租赁,是因为利用社会性租赁公司处理施工企业的工程机械配置可达到明显效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机械设备租赁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观念已从过去的技术、实物形态管理向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管理模式转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逐步转向资本经营方向转化。本着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创立集使用、管理、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单位内部租用机械设备,随机操作手认真、及时、实事求是地填写“机械使用半月报”,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内部财务转账一次,向社会出租机械设备,一般按天计费实行合同管理和预付租金制度。实行单机成本的核算制,实行人员竞争上岗制,加强现场管理,加强维修力度,加大检查力度,加大考核评比力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强安全管理。
3 实行机械设备的监理
机械监理是工程监理的一部分,其工作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使用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机械监理工程师应对本项目工程中所有机械,从进场到工程结束的使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离散的作业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的综合管理等。机械设备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按照施工技术要求作业,服从现场施工人员的指挥,保证作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按交通部保养规范,或该机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机械监理应严格检验润滑油的选用,油品必须符合该机使用说明书或生产厂家规定的规格型号,禁止使用不符合规格型号的油和劣质油。如发现问题立即令其更换,否则不准设备运转;检查机械安全装置是否可靠、灵敏、齐全有效,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作业;检查配件的备用情况和备件质量,不允许因备件供应不及时或备件质量差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检查操作人员作业记录真实准确。
4 信息化管理
要创造效益,必须提高机械利用率,目前系统状况一方面是在工程急需时,机械少,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全年利用率低,机械闲置。那么,如何提高利用率呢?除加强市场信息交流,组建信息网,开展各种形式出租业务。首先,要收集自身的数据资料,如机械数量品种,性能参数、技术状况、利用情况、能耗折旧租赁等,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收集设备先进程度,生产动态,配件供应、维修点布局、市场占有率,价格更新换代周期,折旧期、新产品等信息。其次,相互间利用计算机联网随时交流信息,以服务于机械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租赁、处理等以及管理所需进行的评估,参考、论证、考核等。
5 维修、保养
统一协调维修、保养组织管理,注重保养。对大、中型设备应有保养计划,要按交通部颁布的《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按时、按级按项、按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要防止以修代保,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防患于未然。许多机械设备应在撤场前就做好保养,然后运回停放场地,比如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稳定土拌合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等。施工现场水、电、人均有,便于设备的清洁、维修、调试。而拌合机这一类设备均须一边运转、一边检修。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沥青洒布车均须在料、油还是热的状态才能搞好清洁。
6 搞好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工作
这也是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在将要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一些运输机械还要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设备应适时报废、减产开支、提高效益。总之,要搞好机械设备综合管理,需要各级单位领导重视,各部门的配合,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机械设备管理进入市场竞争,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使机械设备综合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7 工程机械管理中韵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建设
施工企业的工程机械管理依赖于一个健全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既要有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更要有一种使人有安定、愉快、清新酌感觉,并给人带来朝气、使人始终充满希望的建设性工作伦理。施工企业以形成一种建设性的工作伦理为轴心,搞好工程机械管理中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建设,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应保证各部门的职能没有重复和交叉的地方。其中,设备购置、使用、折旧、更新等业务都涉及几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业务,要在建立与健全管理机构的同时,制定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标准或规范,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工作州顺利开展。
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机械管理方面实施标难化工作和制度化工作。实施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能形成一种“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营造宽松、鼓励创新的氛围。实施制度化工作,可以维护正常的“游戏规则”,确保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中应广泛实施标液化工作,并且要求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方面的制度更完善、更稳定。
结语
施工企业应改革现有的机械设备维修体制,切实推行“状态维修制度”。目前,我国部分施工企业还在沿用计划预防修理制,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盲目的维修制度,也是一种淡化责任、消磨斗志、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维修体制。状态维修中,企业可根据工程机械实际状况决定检修时间、工期和项目,是一种责任明确,能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积极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施工企业应克服旧的管理体系的影响,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推行“状态维修”管理制度。
[1]侯建斌.浅谈做好公路施工机械管理的措施与方法[J].民营科技,2008,(11).145
[2]黄珍碧.关于机械化组织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20)122
[3]张国平.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07,(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