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载文带动团队实现创新梦想

2011-12-30香玉

创新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水华载文优化

文/香玉

刘载文带动团队实现创新梦想

文/香玉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努力付出,正所谓不经风雨何以现彩虹。刘载文的成功正印证了这句话。

刘载文,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兼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协会理事、中国轻工业协会自动化委员会委员、北京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委员会委员。

刘载文在智能控制与优化控制、楼宇自动化与测控网络、造纸生产过程建模与软测量、水环境监测与水华预测预警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成果。他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50多篇为EI、SC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2部,编写教材3部;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部委科研课题10多项、合作项目20多项。尽管这样,刘载文依旧心静如水,一如既往地默默行走在科研道路上。

学科带头人

上世纪90年代,刘载文与课题组承担起两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纸浆蒸煮过程优化控制系统”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课题组经过精益求精、孜孜探索,解决了目前造纸业存在的重要生产参数在线预报与经济指标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实现了纸浆连续生产和碱回收过程质量参数的在线智能软测量、优化控制和最经济控制,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的纸浆生产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荣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制浆造纸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科研成果在造纸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后,达到了降低生产消耗、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促进了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刘载文在学科前沿科技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由他主持并参与完成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部委科研课题10多项、合作项目20多项,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成果。1992年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其后担任北京工商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2002年,刘载文提出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从“工业自动化”向“商业自动化”拓宽的思想,在国内创新建立了商业自动化、智能商业物流控制与信息管理等具有鲜明工商结合、管控一体特色的新专业方向。带领老师开设了物流控制引导课程,编写了教材,建设了工商业的自动化物流控制实验室。教改成果“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工科专业创办工商结合特色的教改研究”分别荣获北京工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005年,刘载文被评为北京工商大学教育创新标兵、科研先进工作者。2006年,刘载文牵头发起的“发挥专业优势,创办商业自动化培养方向”研究获得校教育创新优秀集体二等奖。商业自动化系列教材2008年获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三等奖。

正如果戈理所言:从老早以前,从我几乎还不懂事的岁月开始,我就充满着炽热的热忱,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成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刘载文说,为了能给国家多培养一些科研型、智慧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他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作为导师的职责和义务。

团队的力量

乔纳森·蒂施是《团队的力量》的作者,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旁征博引的案例、与众不同的思想,以及令人捧腹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激发团队的力量。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这样说:“在《团队的力量》一书中,乔纳森·蒂施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团队合作能产生最好的结果。这是本书的观点,也在他自身的成功事业、乐观主义精神、聪明才智和判断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团队的力量彰显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现象。

刘载文说,创新主体能有创新意识,能有效发挥其创新能力,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关。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人们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反之可能导致人们思想僵化,思路堵塞,头脑空白。在此形式下,团队的力量会被大大激发出来。2001年,刘载文和大家一起组建了“智能检测与优化控制”团队。在刘载文的带领下,这支团队发挥出了强大的力量。

这支团队以北京工商大学的控制理论与工程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为依托,9名主要成员全部为研究生学历,其中7人具有博士学位。该团队的

研究涉及控制科学、智能科学、环境工程、优化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理论与学术研究意义。

多年来,该团队围绕智能检

测与优化控制研究方向,研究直指水环境,以水环境监测与水华智能预测、污水处理过程软测量与优化控制为应用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突出的特色。

2008年10月和2009年12月,刘载文及所有团队成员与北京安恒测试公司人员共同完成了北京市高成长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专项“城市湖库藻类水华实时监测、智能化预警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北海、圆明园等水域的水体监测与水华预测。

2010年起,“智能检测与优化控制”团队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环境建模、水华预测与应急处理决策方法研究”。项目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与信息融合技术的水华影响指标体系确定,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减特点经过数据挖掘与分析获取影响水华形成的主要指标,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将其结果与经化工实验得到的水华影响指标进行融合,最终确定合理、客观的影响水华形成的指标体系。该项研究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水华机理动态模型,更有效分析水华的形成机理特性。结合灰色理论的信息推理机制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非线性映射特点,建立灰色—神经网络水华智能预测模型,为水华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基于优化—多属性决策理论的水华应急治理多目标决策模型。分析水华治理的各种方案,提出影响水华治理的多种因素和目标约束条件,采用优化理论建立多因素的最优属性权重分配模型,获得多因素对决策方案结果的重要程度,完成了对水华治理最佳方案的选择。

在污水处理方面,刘载文带领团队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高效生物流化床处理味精废水及优化控制研究”,项目针对生物流化床味精污水处理工艺复杂、参数检测困难、出水水质检测滞后等问题,寻求一种软测量方法对出水水质参数进行测量,运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软测量结果进行补偿,实现出水水质的在线实时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过程的工序之一——控制变量进行智能控制,最终开发出了一套出水稳定、耗能少的三相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解决了目前污水处理自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这大大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可靠性,增加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能源消耗,意义非常重大。

“智能检测与优化控制”团队成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工作,团结一致,在轻工业生产优化控制、水环境监测和预警、智能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完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200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团队近5年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50多篇被SCI、EI收录。团队带头人刘载文常说:用一个梦想去带动一个团队,用一个团队去实现一个梦想。如雄鹰展翅,这支团队将在科研的世界里继续翱翔。

漫漫科研路,吾将上下而求索。刘载文以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执著的科研精神,不仅让自己在学术领域上硕果累累,也带领着他的团队屡创新高。他的豁达与淡泊,他的拼搏与奋斗,他的热血与激情,他的严谨与执著,让他成为了一个富有内涵的人,一个走在学术前沿的人。

乔纳森·蒂施证明:团队合作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团队的力量彰显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现象。

猜你喜欢

水华载文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交通领域典型期刊载文知识图谱分析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坚持文化导向 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编辑学报》2008—2018年载文关键词分析
解谜里约奥运会的“碧池”
浅析水华的防治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