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的短板在哪里
2011-12-30黎程
文/黎程
创新型企业的短板在哪里
文/黎程
近几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强力推动下,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广大企业开展自主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空前增强,涌现出了大批依靠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发展的创新带动型企业或者创新主导型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的资源不断扩充,技术创新的机构大量设置,技术创新的设备不断增加,技术创新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的经费也得到大幅度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0年达到破纪录的2%,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才能达到的水平。但是,我国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体现创新成效的发明专利,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增加,一大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这说明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技术创新资源的增加并没有形成常规意义下的有效性价比。是什么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创新型企业的短板究竟在哪里?这不能不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笔者认为,创新型企业目前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和瓶颈,不在创新环境优化上,也不在创新经费增加上,更不在领导者思想重视上,而是在创新方法的研究、应用、推广和普及上。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活动中,没有将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摆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与创新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温家宝总理曾经明确提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其中科学思维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方法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工具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实现发明创造的必备手段。
世界近现代科技史上,后进赶超先进的经验表明,创新方法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思维、方法和工具上的突破与创新,不仅意味着企业进入并占领技术创新的前沿和战略制高点,而且意味着企业向新的领域、新的方向开拓时占据了先机,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竞争优势。例如,20世纪90年代,纳米技术的兴起,给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这进一步引发了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等许多领域和行业技术创新的革命性变革和跨越式突破,使掌握纳米技术创新方法的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跃升。因此,各类创新型企业,要想在创新能力上获得大的提升,不仅要关注创新的经费,创新的人员,创新的设施,创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个企业掌握了最先进的创新方法,哪个企业就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优先权。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曾经指出的:“科学创新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进展前进的。”
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更应该成为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主体。我国目前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的缺失,是创新型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短板。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把这个制约创新发展的短板补上去,必须引导企业,在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中,全力推动和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首先,要引导和扶持企业,针对支撑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推进方法的创新,扶持其研发中的工艺创新、手段创新和设计创新。尤其是要强力推动能够导致方法创新的科学思维和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科学理念的研究,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获得基础性和跨越式的突破。其次,加强企业支撑创新社会研究的平台建设。扶持企业把科技资源向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方向上集聚,让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都能建成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在企业研发平台上,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展开。
其三,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创新型企业中,广泛开展创新方法的培训,使广大创新型企业能够掌握和运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创新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在创新骨干中,经过资格认定,形成一批有实践,能开拓,会操作的创新方法工程师队伍。
其四,把创新方法研究纳入科技工作总体部署。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论证中,应该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支持;在各类科研成果评审中,应该加大创新方法研究价值的权重。
其五,充分发挥学术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研究机构,集聚社会上各类创新方法研究的骨干分子,广泛开展创新方法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在各个行业和各类企业中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全面推动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