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开展“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认识

2011-12-3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5期
关键词:竞赛驱动目标

蒋 琳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以理论“够用”、技能“用好”为标准,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突出实践性,实践整合理论,首先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最后通过技能实训强化操作来掌握知识要点。本文通过尝试在《药物制剂技术》实验中引入“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希望能给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1 “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认知

目标引领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具体目标为媒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引领在于通过具体目标来阐释抽象的理论或知识上的要点,为学生的学习、思考及创新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内涵,使学生兴趣浓厚,教学充满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于每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验理论教学过程中,“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采用目标引领教学法,在实验操作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两者结合,以任务为主线,配以丰富而具体的目标,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 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束缚,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 ,确定具体目标

职校学生的实验内容应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可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新颖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传统的药剂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安排具体实验,即“做什么,怎么做”都由老师安排,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完成实验内容,往往导致学生失去探索的乐趣,同时对知识点也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也无法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理论知识整合实践的要求,依据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笔者尝试采用“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比如“浸出制剂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教师提出实验目标及要求,由学生完成具体任务。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罗列相关知识点,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有些实验条件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探索,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会主动熟悉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将得到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结果,实验课堂的实效性会大大增强。

3 掌握学生学习特征,目标任务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和技能逐步积累加深的过程,在确定目标和任务时要考虑学习的渐进性。特别在开始基础内容学习阶段,实验目标和任务难度应尽量降低,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兴趣;后续课程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逐步提高实验目标和任务的知识深度。当然,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所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出有不同层次性的目标任务,有基础目标层次的任务,也有高级目标层次的任务。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基础目标层次的任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挑战更高级目标层次的任务,既不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又要为学习好的学生指明深入学习的方向。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程,发现问题,对普遍性问题可集中指出,个别性问题个别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寻找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也为学生能在同一实验中体验独创性,增强实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浸出制剂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学生需要完成实验前的目标任务,如煎煮法中煎煮器具的选择、药材的加工处理、煎煮用水的要求以及煎煮火候的控制、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的要求等实验条件;制备颗粒的控制条件,如主药与辅料的比例量,制软材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唤醒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好奇,使学生处于一种准备的学习状态,其认知内驱力得到了相应的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作用,从而实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的统一。

4 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心理,制造快乐的实验气氛

在药剂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害怕失败,产生焦虑导致操作失误而影响已掌握知识的运用,加之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不足等因素,会产生更多的困惑,个别的甚至会出现实验彻底失败的情况,常缺乏对实验失败的心理准备,久而久之,会丧失做实验的动力。所以老师需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学生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辨证思想从看似失败的实验得出一些宝贵的经验或异常的发现,鼓励启发学生通过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将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的探索热情中去,渐渐建立起良性的实验期望。不同的实验根据难易程度有不同的要求,难度小的要求可高一些,难度大的可要求低一些,帮助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实验目标,逐步通过完成实验任务而培养起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实验任务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将他们暂时的喜悦转化为对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5 引入团结协作机制和竞赛机制

在“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可以利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验考核手段引入一些竞赛机制,如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产品质量等竞赛内容,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小组竞赛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个人竞赛的方式能充分施展学生的个人聪明才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找到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互相欣赏的习惯。在“浸出制剂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中,为了能在小组竞赛中取胜,同学们自主选出小组长统筹工作,进行成员分工协作,没有出现平时实验的一人动手其他人袖手旁观的现象,还涌现出几个实验做得特别出色的学生。

6 正确认识实验成败,及时进行正确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及时的反馈总结对学生来讲,实质上很有评价意义,如果学生长时间不能知道其实验成败之因,客观上使学生失去了认识提高的最佳时机,学生体会不到因实验成败而产生的成就感、挫折感,更不能指望会继续保持巨大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完成任务时,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对实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提出需要改进的实验构想等,但还不够完善,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的知识构建。任务评价要客观,以鼓励为主,药剂实验的结果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做的好的同学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体验到学习的收获与喜悦,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浸出制剂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中,有位同学在制软材时自我摸索控制实验条件,颗粒制备得非常好,教师及时表扬并启发学生自我总结实验经验,该学生在实验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通过实验总结,学生们提升了对实验的认识,体验到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成就感。

[1]徐荣周,繆立德,薛大权,夏鸿林主编.《药物制剂生产工艺与注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04.

[2]卢静.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药学教育,1999.第 15 卷:100-102.

[3]何克抗.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竞赛驱动目标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我看竞赛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