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2011-12-30杨晓辉
杨晓辉
(云南官房土地房屋开发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1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1.1 建设单位的影响
许多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施工单位“吃投资”影响了工程造价,而忽视自身的管理水平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1.1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局限于基建处 (科)内。许多建设单位的基建财务从原财务处(科)分离出来,隶属于基建处(科)领导,这样的管理体制,失去了财务部门的控制监督作用,给某些人在工程费用上搞独立自主提供了条件,人为地将一些非工程费用摊入到工程费中,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
1.1.2 未建立专业化基建管理班子。建设单位一般对其基建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素质未引起足够重视,致使自身基建管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1.1.3 未认真引进竞争机制及采用目标管理。虽然我国已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招标投标等规范化的管理办法,但不少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不够,没有采用目标管理,没有把责任与投资的效益挂起钩来。
1.1.4 缺乏经济意识,轻视经济核算。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由于缺少专业的工程经济方面的人才,加之将主要精力放在现场施工管理上,所以对工程建设费用核算不力,多是依靠审计部门或造价咨询公司审定或随意认可施工单位的预决算,心中无数。
1.2 设计单位的影响
1.2.1 为了多取设计费,人为提高设计概算。现阶段实地设计单位企业化收费,设计取费是按设计概算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概算额越高,取费就越高。一些设计单位为了多算设计费,人为扩大投资规模或冒算投资额从而提高工程造价。
1.2.2 设计图不规范,使工程预决算的弹性区间增大。有些设计人员为追求本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设计出的施工图纸不规范,建筑图无主要材料表、结构图不列钢筋表,细部不画,而让施工人员自己去标准图集中查找等,使原设计的施工图失去其作为编制预决算标准的作用。
1.2.3 设计保守,造成无形的浪费。部分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在工程设计时,为了保险起见,加大安全度,肥梁胖柱到处可见,不但影响了造型与美观,也无形中浪费了大量建材和资金。
1.3 施工单位的影响
1.3.1 多算工程量。在费率、定额确定后,工程造价由工程量的大小来决定。工程量增大,不仅使定额直接费加大,而且加大了工程的取费基数。比如,有意增乘一个大于l的系数。利用定额介定模糊,将一个子目里包含的工作内容分解成几个子目等,重复多算工程量。
1.3.2 巧钻空子。有些预算人中有意“笔误”,比如,点错小数点位置,成倍扩大取费额;写错数字,将l写为7,3写为8;或者张冠李戴,低价高套,如定额中规定用某处低价钢套管,编制预算时,故意套用高价钢套管,赚取差价。
1.3.3 在施工资质级别上做文章。目前,在计取劳动保险费用时,是按企业资质级别分列不同费率。有些施工单位在计费时,采用高于自身资质级别的费率或将工程转给低资质级别的施工单位施工,从中收取差额。其结果,不仅工程质量不保,而且造价提高。
1.4 审计部门的影响
现阶段在工程建设领域,对工程预算进行审查与控制的权威机构是审计部门。工程预算一经审定,即是甲乙方进行财务结算的依据。
审计部门业务范围大、工作任务多,审核难免不及时,加上对工程施工过程不能详细了解,不能准确有效地消去工程预算中的“水分”费用,都致使建设资金流入施工单位或个人腰包。
1.5 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的影响
工程造价的基本动态因素是直接费,而材料费在其中所占比重达70%~80%,尤以钢材、木材、水泥的投入量最多,金额最大,占全部材料费用的60%左右,若将调整差价也计算在内,三大材料费用是其它所有材料的三倍还多。另外,三大材料供货渠道复杂,价格波动不定,不可避免地造成工程造价提高。
2 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因与因素的分析、思考可知:寻求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控制住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排除“水分”费用。
2.1 加强对建设单位内部的控制
2.1.1 改革基建财务制度。严格的财务管理是强化基建财务管理的组织措施,把属于基建处的财务人员划归所在单位的财务处统一管理,按合同进度拨付工程款,防止建设单位非工程费摊入工程造价中去。
2.2 加强对设计单位的控制
2.2.1 加强对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和审查。设计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优化设计仅靠设计单位内部校对审查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独立的工程设计图审查部门审查,它如同施工质量检测部门监督施工质量一样,监督审查设计图的设计质量。具体包括:是否符合各有关设计规范,限额设计标准及设备.材料选用的合理性。②改造设计了费办法。改进现行设计单位按自行编制的设计概算作为取费基数的取费方法,确立设计概算必须经过工程造价管理站和审计部门审定后方能作为取费基数的制度,这样可除去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冒算的费用。
2.3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控制
2.3.1 施工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直接费、施工管理费和独立费的不必要浪费。只有提高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减少能耗、物耗与失误损失,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减少在工程预决算中添加的“水分”。
2.3.2 施工单位外部控制。主要取决于决算审核和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
工程决算最终由审计部门审定,但有些审核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让施工单位有意多报决算额,这样审减量也随之增大,建设单位就得多付审计费,谁从中获得显而易见。建设单位应汇同审计部门在审计审核前明确规定:审减额在报审决算额的5%~7%以内者属于合理。这样能以经济手段来督促施工单位提高施工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2.4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及调控网络系统为了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保护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已不断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建筑市场上仍存在违规操作,还必须下决心整顿建筑市场,完善调控网络系统。
2.4.1 强化造价管理的职能。目前,地方工程造价管理总站(站)的主要工作仍是其前身定额管理总站(站)的业务,即各类定额的编制、实施,以及近年来为与国际接轨推行的清单报价消耗量定额编制、实施。战线长,摊子大,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力度不大,处于管而无力的状态。因此,应使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能独立出来,与定额管理职能平等,共同完成对建筑市场的国家调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主要职权职责应是:有权审定任何部门的概算预算决算;有权对编制的概预决算质量优劣提出评判意见;研究制订有关工程造价管理规章制度和计价依据;收集整理发布工程造价信息;参与评标、定标。
2.4.2 完善建筑市场有关法规和制度。一是全面实行建设监理制,弥补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不足,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确实控制到位。二是确实执建筑工程招投标法。由于法规不健全,许多招标不达到预期效果或流于形式。完善健全招投标法,是程建设的迫切需要。三是制定建筑产品价格参考标准。目前,建筑产品价格是以建设单位投入资金数来确定的,房地产价格则以资金投入加销售利润,不符合产品的价值规律。应组织有关部门,经充分调研测算,根据产品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规定其最高价格这对稳定建筑市场,控制工程造价起着重要作用。
[1]田其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思考.重庆市蔡家组团管理委员会,重庆市 【期刊】科技资讯,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