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
2011-12-29邓云果刘茜
当代党员 2011年11期
陈安全是个视力残疾的孤寡老人。
田昌银和曾万群,是对农村夫妇。
他们本是邻居,没有血缘关系,24年来,却成了血浓于水的家人。
邻居
1987年冬,荣昌县双河街道白玉社区,寒风凛冽。
北风呼啸着,掠过五保老人陈安全那破旧的小屋,窗户反复敲打,偶尔掉落几块瓦片,发出恐怖的破碎声。
59岁的陈安全,蜷缩在潮湿的被褥里,浑身发抖。陈安全从小就视力残疾,命运坎坷,离群索居。由于性格孤僻,村民们都不愿意接近她。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接着便是熟悉的声音:“陈姨,我是昌银,开开门。”
“昌银啊。”一见到田昌银,陈安全的眼泪便落了下来。
“陈姨,风有点大,你的房子怕是要垮哟,快到我家住吧。”田昌银诚恳地说。
田昌银已经不只一次提出这个要求了,由于两家比较近,田昌银和妻子曾万群,经常会给陈安全送衣送食,修补房子。
田昌银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家人全靠种庄稼生活,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陈安全不忍心给田昌银夫妇增加负担,不过田昌银再三劝说,陈安全最终搬进了田家。
对于田昌银的做法,村民们很是不解:“你可是扛上了一个‘大麻烦’。”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田昌银总是笑呵呵地回应。
“妈妈”
村民们越来越相信,田昌银扛上了一个“大麻烦”。
也许独处太久,陈安全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并不适应。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
一次,田昌银夫妇出去做农活,出门时,顺手把陈安全的拐棍拿到了门边。陈安全一人在家,找不到拐棍,气得破口大骂,引来不少邻居。
有邻居劝说田昌银:“你还是别招惹这麻烦了。”
田昌银只是笑了笑,仍然一如既往地对老人好。
还有一次,老人的右手被摔成了骨折,把夫妇俩的脸都吓青了,连夜把老人送进医院。
住院期间,喂菜喂饭,换洗衣裳,夫妇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
“我还以为他们是亲母子呢。”医院外科主治医生龚义明说,“现在不少亲生儿女也无法如此孝顺。”
出院那天,田昌银背着老人,曾万群一旁服侍着,沿着崎岖的山路,朝家走去。
“妈妈,回家后要多休息。”
“就是,不要挑食了。”夫妇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过了许久,陈安全没有说话,原来她的眼泪,早已把田昌银的肩膀打湿了。
“我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啊。”陈安全一边抹去眼泪,一边动情地说。
家人
2008年的一天,田家热闹非凡。
这天,田昌银夫妇为庆贺陈安全80岁大寿,摆了几十桌酒席。
穿着田昌银买的新衣服,陈安全在众人的祝寿声中,笑得合不拢嘴:
“有这么个儿子和女儿孝顺我,我有福气啊。”
陈安全住进田家,至今已有24年了。
田昌银夫妇的三个孩子,也早在城里安了家。在这24年里,孩子们多次请夫妇俩到城里住,都被夫妇俩拒绝了。
“妈妈一个人在农村,会孤单的。”田昌银轻描淡写地说。
岁月流逝,当年青丝满头的田昌银也挂上了秋霜,为了让陈安全老人安享晚年,他们仍然在默默地坚持着——盛饭夹菜盛汤,端盆洗脸洗脚……
“我们是一家人嘛。”田昌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