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菜”/“市长道歉”/“天价巡视”/“一票否决”/“税负痛苦”
2011-12-29
当代党员 2011年11期
“特供菜”
浙江一些权力部门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区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让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高标准保障其部门和单位内部供应。
——任何时候,人的生命尊严与健康权利都是平等的,在“民以食为天”的常理下,食品安全更不应有贫富差异、官民之别。权力部门心安理得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定制原生态食品,不仅是对民众健康权的剥夺,更是对自身责任的放弃和亵渎,“特供菜”存在一天,民众就难以对我们的食品安全放心一天。
(摘自《北京晨报》佟 彤/文)
“市长道歉”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组织违法强拆,致一名被拆迁人被埋而窒息死亡。监察部最近责令长春市市长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
——对别人造成某种妨碍或冒犯,主动向对方道歉,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礼数,但在一些官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基本礼数、人之常情的缺失。连三岁乳儿都会做的事,被上升为一种问责形式,真是令人费解。把“责令公开道歉”作为一种问责形式,似乎暗示着,凡事在上级责令之前,领导干部完全不必主动道歉。因此责令公开道歉,于民众觉得如同儿戏,对于公权力来说,也很难产生实质性制约作用。
(摘自《中国青年报》杨于泽/文)
“天价巡视”
据湖北省纪委披露,省委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县巡视期间开支总额为114451元。此前,网络盛传一份《第六巡视组进驻秭归工作经费明细表》,显示巡视组在这个国定贫困县共花费80.19万元,堪称“天价巡视”。
——巡视的目的,毫无疑问是为了考察下级的“勤政廉政”,加强对下级的监督,顺便获得下级政绩的信息。然而,当“巡视”的权力本身也从制度中脱轨,在和被监督者的默契配合中挫败“巡视”的目的时,巡视制度便出现了悖论。破解这个悖论,还得让民众参与——本来就应该由他们来“巡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而且还可以自带干粮天天“巡视”。
(摘自《南风窗》石 勇/文)
“一票否决”
针对一票否决事项过多过滥的问题,江西省决定对此进行规范和合并。这是继河南、广东、新疆等省区之后,又一个省清理一票否决事项。
——作为一种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的积极意义在于围绕中心、保证重点,突出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并以制度刚性提高政令的分量和威力,保证政令畅通。然而,兴一利必生一弊,眼下的“一票否决”过多过滥,其实是患上了“一票否决依赖症”。这显然是一种懒政思维。防止一票否决被滥用,必须加强法治建设,用完备的法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十足的一票否决制。
(摘自《广州日报》晏 扬/文)
“税负痛苦”
针对福布斯“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说法,有关部门发文否认,称中国宏观税负低。
——税收负担和税负痛苦不是一回事,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具体而真实的负担,税收痛苦则并不完全指纳税人的负担痛苦,还包括纳税服务不周到、纳税不透明、税收支出不合理等带来的痛苦,后者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将税负痛苦等同于税收负担痛苦,就容易就事论事甚至陷入诡辩论的怪圈。所以,回应税负痛苦,不能只盯着税收负担,还要深入到税收支持、管理机制等深层次原因。
(摘自《中国青年报》李 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