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

2011-12-29

党建 2011年4期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选聘251名大学生“村官”。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有前途”的目标要求,市县两级坚持人性化关怀、规范化服务、制度化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情感得以融入、能力得以提升、作用得以发挥。
  坚持政策待遇落实到位,确保大学生“村官”生活得安全舒心。市委组织部严格审核县市区提报的任职村,确保将大学生“村官”全部安排到领导班子比较强、村风民风比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职。在经济待遇方面,严格按标准按月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并按事业单位标准办理社会保险。在中央、省财政负担每人每年700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对莱阳、栖霞、长岛三个县市的大学生村官每人每年再补贴6000元;其余县市区补贴2000元,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负担。在生活保障方面,要求乡镇街道妥善安排好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女生的食宿,实行住宿地点、就餐安排、上下班交通“三统一”,即统一安排在乡镇街道机关宿舍住宿,统一安排在乡镇街道食堂、工作片伙房就餐,统一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或给予一定的公交补贴,确保大学生“村官”生活得安全、舒心。
  坚持教育培训到位,帮助大学生“村官”及早融入农村。在每批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市里都精心组织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农”工作概况、涉农政策规定、基层工作方法、现代农业知识等,并组织编写《烟台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法规文件选编》,人手一册。在师资安排上,除了邀请市委党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和市委农工办领导以及部分优秀乡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辅导外,还邀请往届和外地市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现身说法。在培训形式上,坚持课堂教学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组织每一名新选聘的大学生上台交流思想、畅谈打算,并以县市区为单位座谈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大学生“村官”到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场观摩,增强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县市区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依托党校定期轮训,并进行涉农业务、党务工作等专题培训。
  坚持管理服务到位,促使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四个一”工作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坚持每天记一次工作日记、每月向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季度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年写一份工作总结。福山区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统一发放《服务手册》、《工作日记》、记实相册和工作U盘“四件套”,每年组织大学生“村官”展示工作成果、栽植“村官”成长林等,实现了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负责建立烟台“村官”QQ群,随时与他们谈心交流,解疑释惑并开通专线电话,随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