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台

2011-12-29郑文李景华

党员文摘 2011年5期

  2011年,台湾“五都”市长全面履新,五个大都会的新掌门人看上去都自信满满。
  可是,在台湾当官真是一点都不轻松。百万人的县市父母官,面对民众的“一票挺你”,当然有偿还的压力。
  “你是为我服务的”
  由于体制的不同,台湾的地方官员,尤其是“百里侯”(县长),非“中央”所派任,也非“上级”所能提拔,一切由“选票”说了算。因此,获得当地人认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在草根性强的中南部,许多选票掌握在利益团体和地方派系手中,例如农会、渔会、宗亲会、同业公会等。候选人不能仅凭个人的聪明才智吸引选民,更重要的是如何与这些团体打交道,整合各方利益,不偏袒谁也不得罪谁。
  “当地人的认同”,其实也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不见得要生于斯、长于斯,但就是要让地方民众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同。
  当选新北市市长的朱立伦曾在担任桃园县县长时,办了一场破纪录、有十万人观赏的“超炫白蛇传”,当时还邀请外国艺术大师来台观赏。事后,朱立伦表示,选举活动可以少办,但敬老活动、文化活动不能不办。在台湾,举凡端午、中秋、重阳,很多县市长都一定会举办敬老待客活动,对老人的照顾与尊敬从没有少过。
  台湾人对这些地方官员,虽然该有的尊重少不了,但大家更多的理解是,“你是为我服务的”。即便在台湾东部偏远地区或山区,那里的县长也无需叫苦叫累,因为都是你自己要出来选的,那么做得好自是本职工作,做不好便无人同情,反遭唾弃。
  政绩与作秀的考量
  一般而言,台湾的地方官们每天会频繁在媒体上露面,或解释政见,或发表看法,或在镜头前与民众直接互动,他们的公开行程往往会占用大部分时间。
  在强势的岛内媒体环境里,台湾县市长们就好像生活在一个“透明装置”中。“你瞧,县长又去拜会了”、“县长又要去扫街”……一举一动,民众都能了解。
  但也有亲民的县长好心办“错事”的时候。台北县原县长周锡玮就是一例。周锡玮在任时,整治淡水河,取缔沿岸32家非法砂石业者,数多功绩本在县市长民调中位于前列。不想,因一件事未处理妥当,最终在台湾县市升格的“五都”参选人提名时,含泪黯然退出。原来,台北县林口曾出现疑似猛兽攻击羊群事件,目击者声称看到老虎,情节离奇。于是,县长周锡玮亲自率领大批人马上山打老虎。然而,此举未获县民嘉奖,反而从此被媒体嘲笑为“打老虎的县长”。
  周锡玮自觉委屈,在他看来,这么做只是为了展示对县民们的诚意。“事实上,他是没有分清楚‘立委’和县长的区别。”熟悉地方政治生态的台湾媒体人介绍道。
  在岛内地方政坛,“立委”是选民们推举的民意代表,他当然可以为选民意愿“上刀山、下火海”,但如果一个县长也这么做,无疑会被视为“政治作秀”而贻笑大方。
  民众看重的是,县长在处理紧急事务时,是否能合理决断,是否能妥善安排行政资源来解决问题。
  台北县县长教训在前,因此,岛内大多数地方官员平日行事小心谨慎,生怕被媒体抓住“表错情”,被斥为“作秀”。
  大市长青睐“大活动”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讲,台湾官员服务民众,不是大小事都要做。不是你家电灯坏了要县市长来修,更不是你要县市长帮忙找工作。地方长官最重要也是最被看重的事,在于擘划一个城市的远景。
  因此,会有许多县市长以举办大型活动塑造城市形象而闻名。比如高雄市市长陈菊办“世运”、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办“花博”、台中市市长胡志强请世界三大男高音到台中开演唱会等。活动代表人气,也代表市政建设的一环,更代表重要政绩。
  县市长们对诸如“世运会”等大型活动的考量基本一致:争取国际曝光,才能带来人流,而人流代表商机,更代表就业机会。地方官员不会为个别的人找工作,但要为所有的市民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所以,拼了命也要做好城市宣传,另外配套的措施和与民众良好的沟通也很重要。
  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向来个人魅力出众。他担任台中市长八年多来,早就透过文艺活动,提升文化素质,以深化台中形象。大凡世界知名表演,台中市从未缺席,甚至是独家演出。
  前年,台中市主打“米老鼠灯会”创下500万参观人潮,去年换上小熊维尼家族和跳跳虎,更带来684万人次、38亿新台币的商机。这些活动成功扭转了台中市长久以来“风化城、治安最坏”的负面形象。
  出事时到第一线挨骂
  当然,不是所有县市长都受本地人欢迎。有些地方父母官不善说话,民调不够高,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台北市市长郝龙斌。
  在很多外国人心目中,台北等同台湾。无论经济、观光、治安、环保、就业,台北都是一枝独秀,但郝龙斌的民意支持度却始终处于低谷。原因在于,起初由于马英九在台北市市长任内的表现优异,使得2006年选民将对马的肯定转移到郝,但郝与马毕竟是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要超越马英九的政绩非常不容易,这种落差使得郝龙斌难以有所突破。举例来说,每天倒垃圾时,便会想起马英九在担任市长时推动的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使得垃圾量大减,资源回收量大增,各县市陆续仿效。但是提起郝市长,鲜有全台昭知的政绩,反而老是被骂。比如举办“花博”时,民众纷纷指责,从一颗苗圃的要价比外面行情贵十倍到花博园区管理不彰,连进园管制人数都处理不好,等等。
  但台湾的县市长面对被骂,关键时刻,无一不会展现高情商。比如,上岛内名嘴节目诉说想法、争取民心。
  平日里不大会说的郝龙斌就在接受资深媒体人陈文茜专访时诚恳地道歉,“花博”纷扰不断,他觉得很对不起花农和建筑师,只盼望当民众了解“花博”后,“所有委屈化成骄傲”。他还反驳外界对他口才不佳的质疑,“不是口才差,只是有些话我就是说不出口”。如此坦承,“五都”选举他的民调回升也在情理当中。
  台湾县市长们一般都怕民意,民意毫不留情地批评,意味着选票的流失,也是台湾“服务型县市府”的一道风景线。
  平日里,民众有抱怨,或者口头表述通告民意代表,或者诉诸“立法院”审理。
  去年台湾“919风灾”,陈菊失踪了三小时,原来是跑回家睡觉。随即“不体恤民间疾苦”等批评接踵而至,陈菊开始没当回事,然而短短半月间,民调下滑了七八个百分点。他这才忙不迭地跑到灾区,又是看望灾民,又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还要搬送救灾物资。
  面对质疑、甚至是公开羞辱,台湾地方长官能做的首先就是到“第一线”挨骂,然后诚恳地道歉,再赶快把事情处理好。也正是因为民选有任期制度保障,县市长宁可跟上面闹得不可开交,也不愿得罪选民。
  (摘自2010年12月15日《国际先驱导报》图: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