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立足区情履职建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12-29董恒宇
北方经济 2011年7期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重要国防安全屏障,现在更重要的是生态安全屏障;我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我区又是资源富集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新能源)基地,面临为国家提供越来越多的能源资源和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基于以上3个特点,我们政协和民主党派要在今年和今后5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建言,为内蒙古的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
内蒙古政协主席任亚平在3月11日《人民政协报》答记者访谈时指出,要切实把推进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把握和跟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节奏,与党委、政府的工作合拍合力,为内蒙古的历史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对政协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下一步政协的工作应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围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履职建言,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上来,共同把“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前几年内蒙古政协在“草原生态保护和新能源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案建议,得到全国政协的认可。贾庆林主席的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取得丰硕成果时,列举了6项重点工作,其中第2项就谈到“关于建设内蒙古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和发展绿色矿业建议,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这几年政协在保护草原调研和提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内蒙古政协及内蒙古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今年起,草原上的牧民每年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偿费了。
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时讲到:“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民族生存的根本基础,坚决反对各种只图短期经济利益,不惜破坏环境的错误做法。努力形成人人注重节约,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温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十二五”和今年工作时都强调了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推广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
近期来我们看到,日本大地震核危机增加了核电的不确定性,核电的前景不明朗。煤电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我区是产煤大区,随着电力通道建设逐步加强,煤电产能会逐年加大,二氧化碳等排放随之增大,节能减排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为此我感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区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发展与美丽双赢。下面,结合我在政协的分工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与大家交流。
一、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的讲话首次把生态环境提高到“民族生存的根本基础”的高度,我感到非常深刻和准确。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状况整体恶化态势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但生态状况依然十分脆弱。生态保护与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一是湿地生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湿地对于人类的服务价值是最高的,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草原相互依存,维护着生态平衡。草原的退化、森林的减少首先是从湿地的萎缩开始的。这次两会呼吁尽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我区地处高原,远离海洋,又无冰川雪山,水资源除黄河过境之外,主要靠天降水,湿地涵养着这些十分珍贵的水分,调节着气候、栖息着鸟类,形成美好景观。我区湿地总面积列全国第3位,占全国湿地的11%。湿地是我区生态的大家闺秀,特别脆弱,我们一定要格外呵护,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湿地保护,特别要执行贯彻好今年全国和自治区关于水利水资源的两个一号文件。去年我们在湿地调研后提交了《关于我区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建议》,在此不多赘述。
二是保护草原生态。草原占我国国土面积40%、我区70%以上,是我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近几年政协和一些民主党派连续提出保护草原建议提案,受到国家重视,前年我陪同全国政协提案委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五部委组成的调研组,在我区西部和甘肃甘南地区进行了调研,去年夏天又陪同全国政协李金华副主席为团长的保护草原视察团在我区东中部进行了视察。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都受到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做了重要批示。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40.4亿元资金用于我区草原生态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生产性补贴和牧民教育培训。这是我区“三牧”的福音,我们要抓好落实,把好事办好。特别要以此政策为契机抓好“双权一制”的落实,充分调动牧民自觉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等新型体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牧民增收政策。
三是加强森林的维护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遏制沙地、沙漠扩展,这点下面还会提到。
二、重视碳汇价值,促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