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2011-12-29李长云
北方经济 2011年9期
作为中国银行业第三梯队的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竞争愈演愈烈,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的挤压。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对自身重新定位,制定长期的、可持续的战略规划。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5000多家,其中大多数城市信用社都存在经营管理不善、不良资产严重和风险失控等问题。1995年,为了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地方金融风险,国务院决定在中心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城市信用社、城市内农村信用社及金融服务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其业务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全部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都不到600亿,被称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大幅度提高,整体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 “双降”,在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经过15年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其经营和发展仍然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主要有:严格的经营地域限制、资本充足率偏低、两极分化严重、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多、公司治理及内部制度不完善、风险集中度普遍较高、金融服务质量不高等。
(一)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组织设立并运作,但在银行治理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虽然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大都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了对银行经营者的产权约束,但地方政府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绝对控股地位使得银行实际上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对银行的所有权,由此产生了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有些银行也会出现政府直接指派的现象,地方政府一股独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
2.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由于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使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利部门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无法对银行代理人行使有效的监督。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并不进行独立决策,而是通过听取行长报告来决定银行重大事项;行长的政府任命制,使得董事会和监事会无法制约高级管理人员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多数员工是从原城市信用社整体接收而来,这些员工所接受的金融方面的教育较少,专业知识薄弱。一般操作型人员偏多,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经验丰富、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人才。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少高素质人才,尤其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激励方式不合理,对员工的管理存在重学历、轻能力和重资历、轻潜力的情况;人力资源培训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的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而且培训人员不能很好地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
(三)市场定位不清晰,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应立足于本地市场,通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并未很好地坚持这一定位,未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市场定位不清晰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受制于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采取对大银行的“跟踪策略”,金融产品与服务、客户群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雷同,高附加值产品匮乏。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大银行抢大客户、大项目,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不能为本地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与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监督。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民营资本及外资等方式,降低地区财政局在银行股权中一股独大的局面,减少地区政府对银行日常运行的干预;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充分发挥股东对银行重大决策行使表决权的作用;健全董事会制度,有效发挥董事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强化监事会职能,充分发挥监事会在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日常运营中的监督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立足于地方经济,立足于中小企业,立足于广大市民”的市场定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质量和规模的矛盾,应该更重视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形象,在追求规模的同时保证质量。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要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做到以下4点:
1.定位于中小型和微型客户。大银行一般不愿意服务于这三类客户,但这块市场容量是非常大的,对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是市场潜力最大的市场。
2.服务和经营模式差异化和精准化的定位。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对中型、小型和微型客户进行进一步的客户细分,建设适合本行的细分客户群,针对目标客户群提供特定的服务产品,并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3.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零售业务将是未来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和竞争主战场,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重点服务的是中小型和微型客户,其业务更多为零售业务,这是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必须树立品牌形象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4.培育适合本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培育风险管理能力,确立适合本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做好跨区域发展的风险控制。跨区域经营在管控模式、业务拓展、管理流程等方面面临着挑战,需要很强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需要更先进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农村和城市的矛盾。对于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中小型和微型客户的市场潜力最大,农村也是一个大市场,不能对大城市盲目迷信而忽视农村市场。
(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工作岗位专业性强。可以说,高端专业和管理人才群体,是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竞争优势所在。但是银行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往往需要在银行工作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培养,银行管理层的成长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专业——专业管理——跨专业管理——机构管理”的过程。高端专业和管理人才群体的形成不仅需要高质量的“苗子”,还需要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辨识”机制。
对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而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投资,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
(四)拓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
1.拓展零售业务。零售业务具有市场化程度高和风险小等特点,其开展依赖于银行与客户间的直接联系,适合体制灵活、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开展,近年来也成为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拓展零售业务市场。如积极开发汽车贷款、旅游贷款、教育贷款、个人公积金贷款等;探索开发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个人保单质押贷款等个人贷款业务,加快零售业务的纵深发展;还应开办各种银行卡业务,实现一卡多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深入发掘中小企业市场,完善金融服务品种,为中小企业进行理财、项目融资和投融资规划等业务。
2.拓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其手续费稳定,是商业银行极具潜力的收入来源;其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承担,安全性好;还能通过促进存贷业务发展实现业务联动,使得银行能更好地服务客户、稳定客户和发展客户。因此,在存贷利差小缩小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已成为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