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1-12-29朱倩

北方经济 2011年17期


  一、引言
  《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显示,1978-2008年,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达9.83%左右。学术界指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各行业的收入差距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10年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分析指出,从大行业划分看,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为70265元;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为14911元,最高工资为最低工资的4.7倍。而199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为4528元;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为10633元,最高工资水平与最低工资水平之比2.35。而2006—2007年发达国家最高和最低行业工资差距通常在3倍左右。我国行业工资差距远超国外水平,行业间过高的收入差距没有正确反映行业间的劳动差别,将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要缓解行业收入差距过高这一问题,就必须找出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对策。
  FDI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研究外FDI影响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来看,大都是利用全国或者省份的数据,研究FDI对区域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如Xing和Zhang(2004)发现,中国地区引入FDI的不同造成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的扩大。而有关FDI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效应研究则显得稀少;张帆、郑京平(1999)认为,FDI的进入将增加行业之间的收入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