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OEM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

2011-12-29齐慧

北方经济 2011年17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OEM是指产品生产商按照品牌商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完整的细节设计进行生产,并由对方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进入最终市场并负责销售的交易形态。这是一种国际分工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合作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所需,也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属于OEM受托方,所以本文中OEM企业指OEM生产商。
  我国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OEM合作模式中,我国企业几乎不参与产品设计与开发,只负责按照对方的产品样本进行生产,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利润微薄,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技术、品牌都依赖对方,往往受制于人。因此,如何转变OEM模式技术、品牌、渠道受制于人的境地,是我国OEM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我国OEM企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OEM生产基地之一。OEM产品原来只局限于服装、小家电、照相机等,近年来已经扩展到了IC(集成电路) 、计算机设备等高科技领域,且已形成很多特色的产业带: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江苏、浙江和上海,主要的OEM产品是服装、玩具;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广东、福建,OEM产品集中在玩具、服装和鞋子等;环渤海湾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北,OEM产品集中在家电类、纺织类;港奥台地区则集中在PC及其配件。总的来说,我国OEM企业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品牌缺失致使我国OEM企业不能形成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发展后劲,不利于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二,无法通过OEM获得核心技术,处于被动地位。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产品的低廉成本与高效生产率一直是吸引外资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这一优势正逐步被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所取代。
  三、我国OEM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提升OEM业务,突出自身特点
  首先,提高专业代工能力,降低可替代程度。OEM企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信誉度,而且要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其次,延伸并拓展OEM业务。即OEM企业可以向上游资源整合、向下游服务延伸,也可以横向拓展。最后,加强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强,OEM品牌商就更愿意对生产商给予投入和技术支持,以获得较多的技术外溢,这既是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也是加强与品牌商合作所必须的。
  (二)我国OEM企业战略联盟选择
  1.OEM生产商与品牌商的战略联盟
  伴随着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OEM双方之间已经日渐成为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OEM生产商的角度看,OEM在短期内获得利益,大多数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自身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培养,最终只能依赖对方的技术和品牌,不利于长远发展。从合作的稳定性来看,如果品牌商频繁更换OEM生产商也会加大其搜寻成本。因此,为了将双方不稳定关系存在的潜在风险降低到最小,彼此都在积极寻求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见图1)。
  2.OEM品牌商、生产商与经销商三位一体的战略联盟
  品牌商(甲方)与经销商(丙方)共同针对市场提出产品需求,经生产商(乙方)确认后并由自己按照品牌商与经销商提出的订单进行生产。品牌商授权生产商对经自己确认的产品使用产品品牌,并提供品牌授权使用书及其它相关授权证明。OEM生产商生产完毕后,OEM品牌商委托生产商将产品按照经销商的订单要求送至指定地点。这样既保证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又有专业的销售渠道,三方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强强联合,在产品市场开拓方面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共赢的战略目标(见图2)。
  3.OEM品牌商、生产商、供应商与经销商四位一体的战略联盟
  品牌商(甲方)与经销商(丙方)共同针对市场提出产品需求,经生产商(乙方)确认后并由自己按照品牌商与经销商提出的订单进行生产,生产商与供应商(丁方)签订供应协议,由供应商负责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品牌商授权生产商对经自己确认的产品使用产品品牌。产品生产完毕后,OEM品牌商委托生产商将产品按照经销商的订单要求送至指定地点。产品的上游生产一直到最后销售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伙伴关系,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又有专业的销售渠道,四方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行强强联合,在产品市场开拓方面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共赢的战略目标(见图3)。
  (三)我国OEM企业战略选择之技术突破:由OEM向ODM转化
  我国大陆的OEM生产商仍处在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亟待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升级。我国如何由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已是OEM企业刻不容缓的话题。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利用OEM技术外溢效应提高自身技术吸收能力与学习能力。技术的外溢效应即利用品牌商提供的设备和技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实现设备改造和产品技术升级。我国企业在承做OEM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争取和扩大“技术溢出效应”,即在持续接受OEM业务中不断地累积生产经验和技术能力,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第二,注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