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栖殚精竭虑推行责任田的前前后后(上)

2011-12-29江鲲池

党史纵览 2011年1期


  丰 碑
  
  1959年至1960年间,由于“左”倾路线的肆虐,安徽农村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度低落,农业生产大幅度减产的情况,全省粮食产量跌到谷底,农村绝大多数社队出现了严重的“饿、病、逃、荒、死”现象。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以曾希圣为第一书记的安徽省委,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文过饰非,而是深刻反思,主动自责。经过分析研究,从工业生产计件工资和高级社时期有些地方实行的“包产到户”办法中得到启发,决心从农业生产责任制入手,闯出一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来。于是,1961年2月14日,曾希圣在省委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按劳动底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的联产到户责任制办法(简称“责任田”),决定先进行试点。
  经过一年的大胆探索和艰苦实践,责任田以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显示了它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优越性。在短短一年中,安徽几千万农民深受其惠。196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4.5亿公斤,比1960年增产27亿公斤,增长40%。由于粮食丰收,国家粮食征购任务超额完成,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农村非正常死亡现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