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图像系统的比较
2011-12-29董玉芝池美善
地理教育 2011年11期
地理教材表述由图像、作业和课文三大系统组成。其中图像系统是指地理教材中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图片、照片、图示等储存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系统,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像、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遥感图像、漫画等类型。地理图像具有传达地理信息、形成地理表象、展示地理过程、育人等功能,我国“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与韩国知学社高中社会教科书(两国必修部分)设计的地理图像系统有异同之处,本文主要比较两者的图像类型、图像设计等并究其成因。
一、图像类型的比较(图1)
1、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图像类型相同点
(1)图像类型丰富多样。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都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图像类型,包括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等,既包括人文图像也包括自然图像。不仅如此,还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漫画以及运用现代新技术的卫星图。地理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在表达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景观图、漫画在表达地貌、自然风光、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并培养其欣赏能力。各类图像都有各自功能,因此两国必然会综合使用各种类型图像。
(2)景观图比重较大,卫星图比重较小。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都十分注重“景观图”,“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景观图比重为33%,韩国知学社高中社会教科书比重为41%,近图像系统的一半。两国的景观图大多是照片,传统的景观素描图极少。因此,应适当增加景观素描图的比重,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智能培养也有一定帮助;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中卫星图的使用比例普遍较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只有1%,韩国知学社高中社会教科书中只有2%。我国教科书在必修Ⅱ中设计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即“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节的卫星图片数量也不多,只有7幅。韩国知学社高中社会教科书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理信息的利用”中设计了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其相关图幅数量也不多,只有5幅。因此卫星图的比例应适当增加,与日益发展的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相匹配。
由于景观图片具有生动、真实性强的特点,对于学生感知不能亲眼见到的地理景观来说,其功能和表达效果要远远大于景观素描图;“实景”照片中的信息繁多、信息过滤性差,图像的主要地理特征不够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像“主体”的表达力;而景观素描图是经过信息筛选和过滤绘制而成的,因此地理素描图的“主题”思想更加突出,图像中的干扰信息很少;卫星图比重较小,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所致,两国教科书都只有在这一节中有所介绍,因此这种类型的图像必然会少。
2、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图像类型不同点
(1)韩国知学社高中社会教科书中地图、景观图的比例较高。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的地图比例分别为23%、29%,景观图比例分别为32%、41%,两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见韩国较注重利用地图承载地理信息,利用景观图增加直观的感知。
(2)“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统计图、示意图的比例较高。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中统计图的比例分别为11%、7%,示意图的比例分别是28%、9%。
(3)韩国知学社高中社会教科书中漫画比例较高。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中漫画的比例都不高,但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相比,知学社社会教科书中漫画的比例偏高。知学社教科书的漫画比例为7%,而“人教版”教科书的漫画比例仅为1%。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表达途径之一,不同的图像类型有不同的教学功能,教材图像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各种图像类型的功能优势。中韩两国地理(社会)教科书应进一步合理分配图像类型的使用比例,适当增加卫星图、漫画的比例,且卫星图应与日益发展的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相匹配,漫画应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相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韩国知学社社会教科书中地图、景观图、漫画比例较高,“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统计图、示意图的比例较高。其原因是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在程序性地理知识方面,为了表达明晰,多利用文本形式精练概括其概念、规律、特征、成因等传统的地理知识,影响了景观图的增设,制约着地图数量,而统计图和示意图的数量就会变多,教科书内容的编制改革力求稳中求变。
二、图像设计的比较
1、图像负载信息量的比较
一幅图像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这幅图像中需呈现的信息,然后再合理设计负载的信息量。信息量过大,综合性过强,给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带来困难。而如果信息量过少,也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图像负载信息量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以中韩两国地理(社会)教科书中图像负载的信息量为例,对人教版、知学社教科书中“洋流分布”图像进行比较(图2、图3)。
中韩两国地理(社会)教科书图像信息负载量相同点表现为两国教科书的图像都较清晰、较详细地负载了各种信息,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理解。
中韩两国地理(社会)教科书图像信息负载量不同点表现为中韩两国教科书图像负载的信息相差不大,但能看出我国教科书图像中所负载的信息量与韩国教科书相比要多一些。这说明我国比较注重知识的学习过程,一幅图要指出所有有关的知识点。如在气压带风带图上,人教版教科书用组合的图像来呈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用不同角度呈现出气流运动的方向;而韩国则更注重知识的学习结果,并没有指出所有知识点。在气压带风带图上,只是设计了最简单的一幅循环图。如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图2)中,我国教科书标出所有洋流的名称,信息量较大。洋流的运动方向是洋流分布的空间动态的表现,两国都展现了具体的运动方向,而对于洋流的名称,韩国教科书只是象征性地标出,没有逐个标记,说明注重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不要求识记洋流的名称(图3)。
2、图像组合的比较
中韩高中地理(社会)教科书都注重图像之间的组合使用,从不同角度把地图、照片和示意图结合以表达图像内容。两国地理教科书图像的组合有三种方式,即对比组合、嵌套组合、图像叠加。对比图像是利用信息的反差来对比地理现象的不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其变化或不同点。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图4知学社教科书中“臭氧层的破坏”图像。
嵌套组合就是从一幅“母图”中引出或放大出更为详细的大比例尺“子图”。母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子图表达地理事物的细节。如我国“人教版”教科书中“水圈的构成”和图5韩国教科书中“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温带气候比较”。这样的嵌套设计有利于给学生一个地理事物的整体感,方便宏观对比其特征,读图后印象较深刻。
叠加图像就是将多幅图像重叠在一起,图像的叠加设计使得图像信息增加,不但没有增加阅读的难度,反而提高了图像的表达效果,有利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两国地理(社会)教科书的图像组合,“人教版”教科书的图像组合相对而言较多,而且更具体,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容使用组合较多,在一个图像编号里有一系列图,多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如地理Ⅰ的“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周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析”、“图2.3热力环流的形成”、“图3.15咸海的变迁”等。韩国教科书与我国教科书相比,图像组合较少、较简单,而且大多都集中在人文地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