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一议

2011-12-29马海波赵丽英等

地理教育 2011年11期

  [题目一]
  如图1,图甲中的半圆弧是30°N纬线的一段,O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纬线的两个交点,∠MOX和∠NOY均为7.5°,OY为本初子午线;乙图是甲图Q点(70°N)一日之内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点的经度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该日P点的昼长为__小时。
  (2)当Q地的太阳位于H处时,北京时间为__。
  (3)图2所示中,符合该日N地物体影子情况的是__。
  
  (4)请在甲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的范围。
  解析:这是一道变式组合题,分析题干和图意可知:甲图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纬线的两个交点,OY为本初子午线,那么OX就为180°经线,PO所在的经度为90°E,平分MN弧,则P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者是24时;又由于∠MOX和∠NOY均为7.5°,则P点的夜长为11小时;乙图是甲图Q点(70°N)一日之内的太阳视运动情况,一日内视运动的最小值与70°N纬线圈相切于N点,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20°N,90°w;当Q地的太阳位于H处时,即为90°E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14点;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就位于北半球,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西南,日落时影子朝东南,且日出早于地方时6点,日落迟于地方时18点,故第四题的答案是④;综合甲乙两图,子夜时晨昏圈相切于O点,加之甲图M、N是晨昏线相交于30°N纬线的两点,连接MQN即为晨昏线。
  答案:(1)172.5°E,20°N 90°W 13(2)14时(3)④(4)如图3。
  
  
  [题目二]
  如图4,AB为半个晨昏圈,O为AB的中点且纬度最高,CD是半个经线圈,P点纬度最高,O点是CD的中点,据此回答问题。
  
  (1)此日若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38°,则:
  A.D地正午太阳高为52°
  B.该日P地的日影长短和方向有明显的日变化
  C.B、C两地和D、A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相等
  D.C、D两地昼长相等
  (2)若某日OP间的纬度差最大,则:
  A.C地纬度最低 B.地中海式农业正收获油橄榄
  C.非洲高原动物南迁 D.中纬度昼夜差别一年中最大
  解析:AB为半个晨昏圈,说明AB对应的圆心角为180°;O为AB的中点且纬度最高,OA、OB各为900圆心角,O为切点。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两个交点(赤道与晨昏线)、两个切点(纬线与晨昏线)把晨昏线分为4等分可知:A、B位于赤道,并且两点关于地心对称。CD是半个经线圈,P点纬度最高,说明CD对应的圆心角为180°,P点为极点;O点是CD的中点,说明OC、OD各为90°圆心角。关于地心对称的两个点为对趾点,得出C、D两点纬度相同,经度相差180°。
  第(1)题:若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38°。根据切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两倍,对趾点昼夜长短对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某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就是两地的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纬度差,极点太阳高度日变化为O,可知C地与切点O纬度差为90°,D点可能为直射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故A错误。P地为极点,因此该日的日影长短和方向无明显的日变化,B选项错误。B、C两地和D、A两地的纬度差相等,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差相等,C选项正确。C、D两地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因此昼长不相等。
  第(2)题:若某日OP间的纬度差最大,根据切点随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切点的纬度越低,切点与极点的距离越大;阳光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直射点偏离赤道越大使各地(除极昼外)昼夜差别越大等信息可知,太阳直射回归线(南、北)。纬度最低的是A、B,位于赤道,故A错误;地中海式农业在南北半球都有,季节不定无法判断,为错误答案;非洲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半球都有,现在季节不明确,可能南迁也可能北迁,C错误;直射点偏离赤道达到最大会使中纬度昼夜差别一年中达最大。
  答案:(1)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