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
2011-12-29刘淑霞
旅游世界 2011年10期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星徽,血和火的颜色辉映着这方水土昨日的历史和今日的光荣。
红色,是这片土地炫目的色彩。
红色,是这里人们永远的图腾。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旗帜,红色的星徽,血和火的颜色辉映着这方水土昨日的历史和今日的光荣。行走于江西广袤的大地上,探寻新中国的源发之地,不论是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还是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这样一抹一抹,成燎原之势的火红。在这里,小编就为您推荐一条经典的红色路线,让我们一起去那片红色的土地上,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
南昌,看军旗冉冉升起
南昌,因一记划破天空的枪声,被永远的铭记在我们的记忆里。1927年,南昌街头,那片属于黑暗的乐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轻的勇士们摩拳擦掌,誓要摧毁旧的一切,江西大旅社,现在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人声鼎沸,灯火辉煌。这里是一切光明的源头。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中段380号,原名为“江西大旅社”。20年代的江西大旅社,烟赌娼俱全,是南昌城内首屈一指的豪华大旅馆。1927年贺龙部队进驻南昌后,便把大旅社整个包租下来,把第一师师部设在这里。大旅社的喜庆礼堂,原是供有钱人做寿,办喜事的地方,起义指挥部临时把它做为会议室,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
1957年江西大旅社被命名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额由陈毅元帅手书。现在纪念馆可供参观的地方是按原貌修复的:会议大厅即原“喜庆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室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等等,大楼的二、三层,已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
瑞金,永远的红色之都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瑞金人常常用这段话来表达自己作为共和国摇篮之地的光荣和骄傲。瑞金就像一位温柔而坚强的母亲,呵护着新生的共和国。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市叶坪村谢家祠堂召开。在这座古樟参天、青砖灰瓦的明朝建筑中,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从此,瑞金这个闽、赣交界处的小县城改名“瑞京”,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如今去瑞金依然可以看到,叶坪村谢氏宗祠内被木板隔成的15个房间,那是作为共和国刚成立的外交、军事、司法、劳动、工农检察等9个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虽然每个房间几乎都是一床一桌,条件十分简陋,但置身其中,我们却依稀看到了新中国国家机构的影子。
叶坪村革命旧址中还有一个不能不去的地点,“红井”,当年毛泽东深感百姓用水困难,便亲自勘察水源,带领战士一起挖井,于是就有了这口被称为“红井”的水井。而今这口处在田间地头、用普通的砖石垒筑起来的水井,依然静静滋润着沙洲坝村人和远近游人的心。
安源,工人运动的摇篮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刘少奇、李立三等在这里组织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毛泽东也在这里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数千安源工人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
为纪念秋收起义而立的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安源镇秋收起义广场中心,纪念碑高30.9米,巍然屹立,气势宏伟。长城堡连碑柱27米,基座27级台阶、高3.9米,碑柱顶部正面与背面造型为两个“9”字,连缀起来表明秋收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9月9日,同时又有“九重天”的寓意。长城墙上的火炬和基座侧边的火焰,表示秋收起义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刻在基座南、北面的毛泽东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吻合。纪念碑基座正面为碑文,其它三面按顺时钟方向镶嵌三幅用花岗岩精心镂刻的浮雕,依次为《张家湾的红灯》、《霹雳一声暴动》和《转战上井冈》,展示了秋收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