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孟小冬和张爱玲谈起

2011-12-29郭梅

北京文学 2011年4期

  要强的女人,成功的女人,如果家庭还过得去,往往会被套上一顶事业家庭两不误的光荣帽子,可是,在给男人设置的标杆里,绝对找不到同样的这一根……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不结婚的女人是不完整的,结了婚但没有孩子的女人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需要强调的是,说这些话的,基本是女人。去年,电影《梅兰芳》大热,于是就有朋友顺嘴拿它说事儿:“梅兰芳为什么在孟小冬和福芝芳之间选择了后者,就因为孟小冬没有生养啊。”
  记得,我在大一时不可遏止地迷上了冬皇孟小冬,因为,当时刚刚离开父母羽翼的我委实太年轻了,年轻得不可能不为天赋绝顶美貌,又能唱得全无雌音,在舞台上昂昂然成为伟岸大丈夫的孟小冬所倾倒——是因惊艳而倾倒,甚至,还略有些嫉妒——也许,是一个并不算太丑陋也并不算太愚笨的后辈女流的嫉妒吧。当时在同学、朋友不解的目光下,想尽各种招数收罗冬皇唱片、磁带和一切有关她的资料的无比孤独的我,自然完全没有料到,若干年之后,会因为陈凯歌的一部电影引起了全社会的孟小冬热——大热,纸媒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全都是她的旧影和关于她的文字,就好像这位薄命女子并不曾被遗忘数十载似的。
  梅兰芳和孟小冬,在台上,一个是易弁而钗风华绝代,一个是易钗而弁气度端严;在台下,一个是稀世美男,一个是绝世红颜,无论今昔,也许没有一个人会认为他俩的婚姻称不上珠联璧合或者当不起“天作之合”、“乾坤绝配”之类的美妙字样。同样,也许也没有一个人不为梅、孟的最终仳离而感到错愕与惋惜。当年竭力撮合他们的人使用的绝佳借口之一是“两头大”,也就是说梅兰芳因伯父梅雨田无后而兼祧两房。这些人故意“忘记”了怂恿梅兰芳娶“天然妙目,正大仙容”的福芝芳的时候,也用过这个理由,更似乎刻意“忘记”了梅的发妻王明华虽已病笃,但毕竟尚在人世。因为,梅党们要的,就是那绚烂之极的戏剧效果,而不是人间夫妇的烟火气和伉俪情。孟小冬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她心爱的梅郎在台下其实都不自觉地扮演了玩偶的角色。她心甘情愿规规矩矩地嫁过去,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去学做温顺的妻子贤良的内助。离了红氍毹,盖上红盖头的那一刻,想必,她的心里也和所有的新嫁娘一样充满了甜蜜和憧憬——从此夫唱妇随,为媳为母,相夫教子,普天下的女子,不都是如此吗?
  可是,新娘子孟小冬在台上可以是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台下却怎么料得到这自己选择自己中意的婚姻只有短短几年的寿命呢。关于梅、孟离异的个中缘由,一直以来说法甚众,其中似乎最重要的两条是:福芝芳贤淑能干性格好,会“服侍人”,而孟小冬心高气傲性格不好,是“人服侍”,于是梅兰芳自然该弃孟留福;何况福芝芳肚子争气,进了梅家便添丁进口,当时已生育过七个子女——她峻拒孟小冬以儿媳身份吊唁婆母的武器也是:“我拿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两条命,和她拼了。”在和孟小冬争去美国的“随侍”资格时,她更是毅然决然以请日本医生打胎相抗争,一条小生命换来了两败俱伤,结果两个女人都没去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孟小冬输了,输得郁闷憋气,而赢了的福芝芳则赢得惨烈血腥!——在梅兰芳为赴美演出专门定制的小礼品上,印的是孟小冬的古装仕女照,显然,梅大爷原本打算带孟小冬去的。
  那么,假如孟小冬也有所出呢?有人说,就算没生儿子,给梅兰芳生个俊俏伶俐的小丫头也好啊。那样的话,是不是她的命运就会改变呢?可惜,历史无法假设。于是,我们只能类推——最好的类推“标本”,是梅大奶奶王明华。她也曾二八芳华,她也曾生儿育女,她更曾替梅兰芳出谋划策梳头化妆,为初露头角的丈夫逐渐名扬四海立下了汗马功劳。她虽不会唱戏,但毕竟出身梨园世家,极聪明,也极有胆识,她替梅兰芳设计的嫦娥等角色的发型博得了一片叫好声。她还女扮男装,冒天下之大不韪,进入戏园后台这个当时女人的绝对禁区,既亲自为丈夫梳头理妆,更为他“赶苍蝇”,保驾护航——男旦在当时人眼里等同于相公歌郎,人格卑微地位低下,王明华勇敢地为护卫丈夫,保持其人格艺格的独立清洁,可见其识见不凡胆量也真不弱。可以说,没有王明华,就没有后来德艺双馨的梅兰芳。为能自如地进出后台,王明华毅然决然地做了绝育手术。当然,下这个决心的时候,她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不久都会夭折——不知道,在她痛哭儿子大永和女儿五十的眼泪里,有没有一部分是为后悔绝育而流的。但不管怎样,事实是,这位不幸的母亲从此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不得不将梅家主妇的实际地位拱手让出。梅兰芳长大成人的四个子女全部是福芝芳所出,他们和福芝芳所生的另外五个夭折的孩子一起,是从一到九的排行(如果没有打过胎,则应该是从一排到十吧),王氏所出完全没有计算在内。王明华作为梅兰芳的结发妻子,“享受”到的待遇似乎只是身后得与丈夫一起葬在北京的万花山梅墓里——和她并列的,自然只有福芝芳,“下堂妾”孟小冬在这里,是不可能有位置的。而在陈凯歌的电影里,居然用一个蒙太奇镜头让陈红扮演的福芝芳以梅兰芳发妻的身份登场,无比莫名其妙而又无比轻巧地抹杀了王明华的存在——究其原因,无他,无非王氏所出皆亡矣!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喜欢看戏的祖母和外祖母说过,许多人猜测名伶杜近芳其实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女儿,是孟小冬在离开梅兰芳后所生的梅氏骨血,然后随母进入杜府,否则,她为什么偏偏名唤杜近芳呢?当然,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胡编乱造。杜月笙的女儿都以“美”字排行,比如,四夫人姚玉兰,也就是孟小冬的手帕交,引小冬进入杜家的那个关键人物,她的女儿叫美霞,据说过继给了膝下空虚的孟小冬。孟小冬在台北那生命的最后十年,就是和姚、杜母女朝夕相处度过的。据说,姚玉兰的儿子杜维善也过继在小冬名下。孟小冬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叫美娟——孤苦一辈子的孟小冬,好歹算是儿女双全了。1977年6月6日,台湾、香港地区的一些报纸同时刊出了一则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具名刊登的关于孟小冬于5月26日病逝的讣告,孝称为“继妣杜母孟太夫人”。这,和王明华去世时福芝芳所出幼子梅葆琛以孝子身份前往天津迎接灵柩,又何其相似乃尔!据说,孟小冬嫁梅兰芳就是与福芝芳不睦的王明华“以正室之位相让”的刻意安排。又据说,孟小冬婚前去拜访过王明华,两人相晤甚欢,还据说……可是,这些据说都只不过是据说而已,最根本的是,孟小冬嫁梅兰芳,嫁时如意离时凄惶,甚至曾经伤心忧愤地自杀过,以致种下了方至不惑盛年便告别舞台的病根——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寿,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举行十天盛大的堂会演出,孟小冬唱了其中两天的大轴,戏码都是《搜孤救孤》。她原本预备演《失空斩》的,可是,体力实在吃不消演《失空斩》《珠帘寨》这样吃重的大戏了。而《搜孤救孤》的戏不是很繁重,又没有旦角衬托,一般挂头牌的老生很少演出,即使演也很少将之放在大轴。但不得已选择了《搜孤救孤》的孟小冬却把这两场戏唱成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也唱成了她的广陵绝响。当时,马连良在满坑满谷的剧场里找不到座位,只能和朋友挤坐在一张临时添加的凳子上,听得如痴如醉,连连喝彩。而出身梨园界最尊崇的谭门、名列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看完戏后也连声称绝,逢人便说:“小冬把这出《搜孤》给唱绝了,反正我这出戏是收了。”——收了,就是他再也不唱这一出了。而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则从此把《搜孤救孤》改成了《赵氏孤儿》,其实也是对孟小冬拱手表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啊。
  这两场戏后,孟小冬金盆洗手,再未登台。甚至,连行头都分送友朋,只留下一件她最喜欢的扮程婴的褶子作为纪念。这一年,她刚刚四十岁,对于一个女老生来说,实在是太年轻太年轻了!对于人们的困惑不解,她无奈地解释说:“一戏之耗费精力太多,非体能所胜也。”这之后,她再未粉墨登场,连弟子都很少收。杜月笙死后,她更是连唱都不唱了。最后,她把立雪余门整整五年学到的余叔岩的真传,带去了恩师所在的那个世界,令无数余迷既痛且恨,长叹不已。
  
  总之,孟小冬这位梨园的绝世才女,二度为妾,一生孤苦。她离开梅兰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失去或曰没有争到她认为女人理所当然必须拥有的妻子的名分——1933年9月的5、6、7日三天,天津《大公报》在头版连续登载了“孟小冬紧要启事”。在启事里,她向公众强调,自己“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其言哀哀,其声嘤嘤,实堪扼腕痛惜,悯之怜之,敬之叹之。梅兰芳虽非有意负她,但他作为当事人确实难辞其咎,决非所谓他美国归来后建立了一夫一妻的新观念,故决意在福、孟之间二选一,这样一句话可以轻易予以解释的。
  那么,请允许我在这里再一次假设孟小冬和梅兰芳育有子嗣,她的人生轨迹真的一定会随之改写吗?我们不妨以另外一位著名的民国才女张爱玲和冬皇作一下比照——张爱玲比孟小冬小十余岁,同样冰雪聪明,同样才华盖世,也同样渴慕寻常女子的烟火爱情。1944年,她结识并爱上了汉奸才子胡兰成,二人订盟,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胡的倾城之恋惊世骇俗,你侬我侬,端的是也曾郎情妾意,也曾蜜里调油。可张爱玲很快就发现胡兰成风流成性薄幸寡义——他到武汉工作,迅速和小护士周训德有染;他到诸暨斯家避难,又马上把恩人家的姨太太,即他学长斯颂德的庶母范秀美勾搭到手,害得十八岁就守寡、此时年已不惑,毕业于蚕桑学校一直自食其力又端庄稳重被家人尊称为范先生的秀美珠胎暗结,只好悄悄去上海打胎——她到上海住在胡兰成的侄女青芸家里,手术的钱,是凭胡兰成的手札找张爱玲要的!一支笔写透天下女子悲凉无奈的张爱玲,怎看不破此中不堪?怎奈她情根深种,竟是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笔耕的血汗钱贴补负心汉。我们现在无从猜测当时的张爱玲是否曾经想过,如果腹中有孕的是自己,会是如何?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位不世出的才女遭遇了世上最不堪的辜负,短短三年,她便萎谢了!那,也是1947年!
  是的,都是1947年,孟小冬永别红氍毹,张爱玲心、笔两憔悴。后来,张爱玲在美国再嫁左翼作家赖雅。婚前,尚在盛年的她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赖雅说他老了,负担不起孩子了,于是,爱玲同意堕胎。不知道,她躺上手术台的时候,脑子里是否曾闪过当年范秀美的影子?不过,这个孩子便是生了下来,长大成人又怎样呢?她或他一定能够改变作为母亲的张爱玲的命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诚然,“无后”在中国一直是不幸的代名词,比如有过生养但儿女夭折的王明华和从未诞育子女的孟小冬、张爱玲,她们的命运,是公认令人唏嘘的。可是,做了母亲的女人就一定幸福吗?她们的人生就一定完整圆满吗?旁的不说,就说有两个孩子的胡兰成发妻唐玉凤和有三个儿女的胡兰成第二任妻子全慧文吧。唐玉凤因是乡下女子而长期被丈夫嫌弃,心情抑郁积劳成疾,婚后七年就病逝了,年仅28岁;全慧文对丈夫不离不弃,可胡兰成不顾她的感受,娶艺名小白杨的红舞女应英娣为妾。后来为追求张爱玲,他又和应英娣离异。在他晚年所撰不知羞耻专门披露自己情史的《今生今世》里,全慧文所占篇幅甚少,还不及萍水相逢的小周和范先生,慧文之死,胡兰成也一字未提。胡氏的子女,很少见有资料记载。唐玉凤和全慧文作为贤妻良母,自身是不是幸福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必再讨论了。
  当然,福芝芳作为母亲,与玉凤、慧文不同,她不仅生育了一群儿女,而且长大的四个儿女无不成才,她和丈夫也一直可以称得上鱼水和谐,非常难得。那么,这样的女人的一生是绝对完整幸福圆满的吗?这个十四五岁就有了天桥梅兰芳美称的女子,真的就那么满足于做梅兰芳身后的内助吗?其实未必——就算在妻妾嫡庶的争斗中这位福大奶奶是最后的赢家,可是,在“赢”了之后,福芝芳的梦里,会不会一再出现那个为了占孟小冬上风而下狠心打掉的亲骨肉呢?这残忍的一招,她是从武则天的戏里学到的吗?王明华在福芝芳嫁进梅家不断生下孩子后越来越郁郁寡欢,不久因肺疾严重搬出梅家,最后客死天津。对于她,同是女人的福芝芳是不是会经常被“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噩梦所纠缠呢?……1956年,梅兰芳率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时途经香港,曾在副团长兼秘书长马少波的陪同下到孟小冬家里拜访,二人入内室密谈了半个小时。这是这对曾经的梨园佳偶在仳离后的最后一次见面——似乎也应该是唯一的一次。据知情人回忆,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的桌上摆的只有两个人的照片,一个是恩师余叔岩,另外一个就是前夫梅兰芳。试想,当时走出孟宅的梅兰芳是不是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1947年的十天堂会?他唱八天大轴,另外两天则是孟小冬挂头牌。二人刻意互相回避,不仅没有如有些戏迷所设想的那样,分手多年了,各自人到中年,再大的气也该消了,可以再度合作一出经典绝配的《四郎探母》或者《游龙戏凤》了,甚至,他俩都未曾谋一面!只不过,孟小冬演出的那两天,梅兰芳在寓所完整地听了两场电台的实况转播,个中况味,不是个中人,又岂能尽知?而梅、孟香港会晤的事实,马少波先生说,考虑到福芝芳及其子女,当时是绝对保密的。现在,四十余载弹指一挥间,终于到了可以公开的时候了。那么,福芝芳夫人如若地下闻知,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最后,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例子必须提及,那就是邓文迪。关于她的传奇流传甚广的是她在宴会上故意把手中的咖啡或红酒洒在默多克的身上,以此接近默多克并最终成为默多克夫人。这一招不管是真是假,早已成为万千梦想钓到金龟婿的女子心中烂熟的经典。不过,窃以为最经典的是邓文迪生下了两个试管婴儿格雷丝和克洛伊,轻松逾越了默多克前妻安娜设置的陷阱——安娜很清楚,默多克被诊断患有初期前列腺癌,必须进行放射治疗,这使他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她提出的离婚条件是在默多克身后作为妻子的邓文迪无权继承他的任何遗产,除非邓文迪婚后育有一男半女,且默多克去世时,邓文迪的孩子还不满18岁,邓文迪才能掌控她孩子名下的股份。很快,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邓文迪已经完全不受此条款的限制。类似的例子是58岁的台湾首富郭台铭续弦娶34岁的舞蹈教师曾馨莹,并且婚后很快就传出新娘子有喜的消息。这位郭董绯闻女友颇不少,可为什么曾小姐力挫群芳,最后坐上了郭夫人的宝座呢?据说,是因为她不爱钱——当然,不是真的一点不爱钱,而是成功地使超级钻石王老五认为她爱的不是自己的钱而已。关于曾老师,在她的宝宝出生后自然有更多的新闻传出,是很多报刊喜欢的爆料。邓文迪的千金出生后,默多克不仅强调新生儿与兄姐一样拥有继承权,而且还宣布自己无限期搁置退位的打算,这态度或许就是新任郭夫人产后待遇的翻版吧。也许,就因为俗语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人找个男人做长期饭票似乎再正常不过。而如欲长期持有这饭票,那么,肚子争气怕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同时,还得有常常打落门牙往肚里咽的思想准备,比如忍受婚内的冷暴力,或者容忍随时可能冒出来的小三、小四们,就像希拉里之于莱温斯基……
  我的一个朋友结婚十余年一直坚持丁克,周围有太多的人不断劝她趁尚在育龄赶紧生一个孩子,以免后悔,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她微微一笑,说,那么多有孩子的夫妇都离异了,靠孩子维系婚姻,靠谱吗?是啊,正如公认的知性女人杨澜所言,“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爱情有时候也是一种义气,不光是说这个人得了重病,或者他破产了你仍然跟他在一起。”陈冲则认为婚姻是一锅汤,一锅有点平淡也无妨的好汤。“我不认为《廊桥遗梦》里,女主人公和情人那四天的相恋是爱情,反倒是女主人公同她丈夫间沉闷而平淡的感情才是爱情。”她高龄诞女,很享受和女儿们在一起的时光,而杨澜也认为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做母亲——是在她那样的婚姻状态里做母亲。我想,如果补充这样一个状语,这位名女人所表达的意思就完整了。而另一名女人刘晓庆的名言“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想至今仍不过时。近年来,女名人们纷纷嫁人和抓紧造人,比如刘嘉玲,又比如陈慧琳、董洁,还有吴淡如,据说这和经济危机有关,也和观念回归传统有关。可是,我的一个搞女性研究的朋友说,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运动搞了这么多年,女人们只是不必再受裹足之苦,并且基本有了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但是,鲁迅所谓的束缚妇女的四大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无不依然存在或者部分存在。另外,似乎还无形中加上了一条经济绳索,换言之,女人再也不能名正言顺地让男人养活了。再换句话说,就是如今女性的境况确实比以前好得多了,女人的命运已经部分地被掌控在她们自己手中,可是,她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不必说求职路上的艰辛和性别歧视,也不必说职场的玻璃天花板和性骚扰,更不必说如果你的家不整洁或者孩子没有按时吃上热饭热菜,旁人理所当然会认为这是女人的错——相当一部分的丈夫也理所当然地持有同样的观点。要强的女人,成功的女人,如果家庭还过得去,往往会被套上一顶事业家庭两不误的光荣帽子,可是,在给男人设置的标杆里,绝对找不到同样的这一根……
  “只是一切都过去了,”据说,这是晚年孟小冬的口头禅。可是,真的一切都过去了吗?君不见,在电影《立春》里,丑才女王彩玲苦苦挣扎多年,一直既不能圆去北京唱歌剧的梦,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影片的结尾,她在编导的安排下抱养了一个孩子,作为女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拥有春天的表征,画了一条从传统观念看来似乎颇为光明的尾巴——在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女人看来,女人,不管是王彩玲还是张爱玲,或者孟小冬、王明华、福芝芳,或者唐玉凤、全慧文、应英娣、范秀美……她和她,她们和她们,做幸福完整女人的必要前提依然是,也始终是为人母哟。哎呀呀,怎一个“也”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