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烹菜忆张枣
2011-12-29二毛
南都周刊 2011年10期
今年3月8日是著名诗人张枣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他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非常有灵气的诗人,除大家和诗人自己都公认《镜中》是他的第一代表作以外,他自己还特别喜欢的,他称之为第二代表作的是《厨师》这首诗,开头是:“未来是一阵冷颤从体内搜刮而过/翻倒的醋瓶渗透筋骨/厨师推门/看见黄昏像一个小女孩/正用舌尖四处摸找着灯的开关。”
他在北京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菜。有一次,在好友黄珂家,他几乎是眉飞色舞地给我朗诵着《厨师》,也许他明白这首诗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象和回忆:“厨师忍住突然/他把豆腐一分为二/又切成小寸片/放进鼓掌的油锅/煎成金黄的双面。”当他朗诵到“鼓掌的油锅”时,居然像个小孩似的真的鼓起掌来。
张枣非常精通厨艺,特别是对烹调的感觉,他就是《厨师》里的厨师:“再换另一个锅/煎香些许姜末肉泥和红艳的豆瓣/汇入豆腐/再添点黄酒味精清水/令其被吸入内部而成为软的奥妙。”他在烹饪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时候换锅,知道中国烹饪“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的精妙,知道被“吸入内部成为软的奥妙”。
张枣爱美食,爱诗歌,还是一个烹饪高手,在他的许多诗里,都能读到巧妙的饮食诗句:“码头上粗声吆喝小葱拌豆腐/没心肝的少白头/进补+Ih3gfeYQ9P/3s4rwXbjsbbvyPjcAuSO2puIL51c9z0=薄荷/这下流的国度自诩方方正正……你头裹白头巾敲起爵士鼓/我跪着爬回被你煎糊的昨天/荷包蛋在托盘/头颅发疯……”(张枣《空白练习曲》)
在诗外,我们也经常自己做吃的,和张枣的交往也因为美食更多了些滋味与温馨,但现在回忆起来却有些小心翼翼。
《厨师》里的那道豆腐菜,他曾亲自做给我们吃过,也是先听到“鼓掌”,然后看见他“换锅”,成菜香喷喷红艳艳,好像刚从他诗里端出来似的。
他还有许多拿手菜,比如“花雕炒猪肝”,他用大量的花雕酒先浸泡猪肝,然后和适量的盐、豆粉码味,与韭黄节快速同炒起锅而成,味道鲜美,像极了一首流畅的诗歌。
有一次张枣从太湖带回来一大包虾米,分些给黄珂分些给我,他亲自上灶用韭菜、鲜辣椒圈与虾米同炒,边炒边说,“狗日的这虾米肯定下酒”,这道菜的用料显然与他是湖南长沙人有关(他在重庆读了几年书,由此结识一大帮四川诗人)。
张枣的拿手菜还有一道砂锅菜,用五花肉、墨鱼、海带等同炖,文火慢煨四小时而成。这道菜是他请我去他家吃的,那天就我们俩人。当他从厨房端出这道砂锅菜时,非常得意地说,肯定好吃惨了(重庆话)!他还说这是小时候他妈妈常炖给他吃的一道菜。
张枣在欧洲生活了20多年,他有时也给我做些西餐,有时也发明些中西结合的菜式。给我味觉记忆最深刻的是他的那道“奶油蘑菇汤”:他用面粉和上好黄油(他会亲自去超市挑选这些材料)先炒香,再加清水煮,然后加盐而成,趁烫喝,面包吃也行。
类似的许多吃喝,我们多数在好友家进行,张枣一般喜欢喝些啤酒,尽兴之余他会用俄语朗诵普希金等俄国诗人的诗歌,非常动听……
这一切都如在眼前,但已永成追忆。愿张枣在天堂里能享用到更好的美食,咏叹出更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