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
2011-12-29李岩
南都周刊 2011年30期
中国出现真正由律师选举产生、对律师负责的独立地位的律协,是律师行业共同体孕育的必要步骤,也是律师介入诸多公共事件时的体制支撑,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民主治理典范。这两年来,参与2009年律协直选的北京律师童朝平和他的律所,正在进行一场举步维艰的尝试。
时隔1年4个月,“北京安汇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汇所)的牌匾被重新翻了出来,工作人员临时给它冲洗了一番,一边滴着水,一边拿进童朝平的办公室。
童朝平把右手搭在牌匾上,时光仿若一下回到当初。“要把安汇做成一家百人大所”,他一度这么想过。
而现实却是,这里只有4名律师,且皆无执业证在手。48岁的童朝平是这四分之一,头衔为主任。
童主任还在用一台神舟笔记本。他拿两根细长的塑料棒把它垫高,加强散热。“那时被打压,没钱,只能买这个。”
那时是2009年,他与人合伙创立的安汇所开始了流年不利。
那年5月,北京市司法局和崇文区司法局4名工作人员登门安汇所,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
考核原称年检,一般于年中进行。按《律师法》和《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规定,对律师的年度考核由律师事务所进行,对律师事务所的考核由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具体年度检查考核办法,由司法部规定”。但在2010年4月之前,司法部一直未出台正式的《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办法》。
安汇所成立于2007年初,头两年的考核均由所内行政小姑娘带钱去办,几小时内弄完,童朝平从没亲自操过心。
包括童朝平在内,在相当数量的律师看来,这就是个交钱盖章的过场,考核权的实际意义,仅在于当司法局想找哪个所或律师的麻烦,便可利用这个制度逼其就范。考核通不过,下一年的饭碗就丢了。
但是,这一次并不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次日下达的《限期整改告知书》中写道:“你所存在办公场所设立不规范……案卷立卷归档不健全(的)问题”。
这纸整改告知书让童朝平觉得好笑,他后来跟北京市司法局的工作人员说,我办公桌上还有灰尘没抹干净,也可以算是问题啊?
事实上,在司法局工作人员登门来访时候,童朝平就有不祥预感:“真打算让你过(考核),他们就不会来,来了就是不打算给你过。”
安汇所还是按要求完成了整改,但司法局还是没来复查。童朝平直觉认为,这跟几个月前,自己还有所里的程海、杨慧文、唐吉田等律师参与北京律师直选行为有重要关系。
直选试验
浪起2008。
这一年8月26日,北京奥运会刚闭幕两天,凯迪网上出现一封《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律协直选—致全体北京律师、市司法局、市律协的呼吁》的公开信,由35名律师联名发布。署名最前的3名牵头人是程海、张立辉、唐吉田,第四个签名的就是童朝平。
在这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