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客索罗斯

2011-12-29邱越

南都周刊 2011年31期


  盛世巴菲特,乱世索罗斯。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股市暴跌,索罗斯却宣布退隐,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叱咤风云,人们印象深刻。而与此并行的,还有他的政治狂热,以及为此作出的不懈努力,并遭受的碰壁。这也是索罗斯完美人生中倒霉的一面。
  
  在国际金融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盛世巴菲特,乱世索罗斯。
  “国际金融制度存在着巨大的空隙,固若金汤的国家金融防御体系其实不堪一击”—从1992年打垮英格兰银行并一夜间狂赚9.58亿美元,到1997年故伎重施,沽空泰铢,令泰铢汇率及泰国股市重挫并触发亚洲金融风暴,乔治·索罗斯领衔旗下的量子基金,屡次凶狠出手,亲自论证这个他提出的金融市场定论。
  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杀手角色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全球经济似乎又遭遇了“乱世”。近日,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若按索罗斯一贯作风,此时他应该领衔旗下的量子基金,随心所欲击倒各国政府。
  但是,已年过耄耋的索罗斯,面对当前混乱的国际经济形势,鲜有动作。7月,他甚至宣布将结束自己近40年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终止为外部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并向投资者退还10亿美元。
  金融巨鳄退隐江湖,人们念念不忘的,是其吸金之道。
  但这只是索罗斯为外界熟知的一面。对于索罗斯的政治狂热并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更多人一无所知。这令索罗斯很失望。他曾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抱怨,人人都崇拜他赚钱的本事,却没人愿意听听他的政治理念。
  他曾斥巨资创办开放社会机构,支持在世界范围内、压迫政体下的思想解放和公民自由权活动,支持捷克的反对派,并在俄国人身上花了约10亿美金;并因为“共和党人钱大把,辩论已经变得一面倒”,而出钱支持美国民主党选举……
  但是,尽管索罗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在试图扩展自己在政治的影响力方面,却始终力有不逮,甚至被指有邪恶用心。
  有记者问过索罗斯,世界上他最想拥有什么,他笑答:“如果我想要什么,就会拥有什么。”过了一会儿又说:“不过我确实想要些东西,”这时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我想自己的想法被人倾听。”
  
  政治慈善家
  乔治·索罗斯本姓施瓦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排行老二。父亲是布达佩斯一位律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西伯利亚的监狱中活下来,对于人类愚蠢的行为看得很透彻,而这点也遗传给了两个儿子。
  战争留给老索罗斯的,是对国家主义和各种宗派主义的怀疑,他成为一个热情的国际主义者,学习世界语,并从中获得灵感,改家姓为顺读、倒读都一样的“索罗斯”。
  他告诉儿子们:“钱是通往目的的手段,但别对它太认真。”据乔治·索罗斯回忆,父亲最重要的思想,他是十三四岁时在泳池边学到的。父子俩常在一起游泳,老索罗斯说,法律规则在正常时期是该遵守,但想要在乱世生存,就要学会打破常规。
  索罗斯上了所因循守旧的学校,他在里边表现很差。索罗斯传记中写道,他常常认为自己很不同寻常,有些时候,他的自我崇拜甚至达到了“我是神”的地步。
  二战爆发时,索罗斯还是一个青少年,他曾将1944年描述为“我生命中最幸福的年份”。而那正是阿道夫·艾希曼命令纳粹将50万匈牙利犹太人送进死亡集中营的年份。据该传记作家透露,索罗斯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说这样一句话,是为父亲感到自豪。当年,老索罗斯像商人辛德勒那样,救了很多犹太人的命,不过方式是为其伪造身份文件。不过,他也从这种交易中获利。
  索罗斯说:“我很幸运,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