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刊
2011-12-29
南都周刊 2011年35期
“9·11”十年祭
英国《经济学人》
9月3日
转眼间,“9·11”事件已经过去十年了,时至今日这一事件仍在塑造着美国的历史。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在反恐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很大进展,拉丹已经被击毙,“基地”组织也被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形容为处在被战略击败的边缘。当然,美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如果让拉丹回顾死前的这十年,他也许该满足了。尽管没有实现梦寐以求的伊斯兰帝国,但是他的主要目标实现了:拉丹一直叫嚣要让美国在穆斯林的土地上拖入血战。如果没有“9·11”事件,美国就不会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6000多名士兵和很多盟友的士兵,就不会在残酷的战争中丢掉性命。保守估计,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约有13.7万平民死于战争,而且战争给这些国家制造了780万难民。包括支付利息和老兵医疗护理费在内,战争费用已经达到四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从2005年到2010年六年间的累积预算赤字总和。
美国人急切想要挽回过去十年的损失,他们把战略重点从国外转移到国内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向内龟缩或停止防御。“基地”组织仍然是危险的,他们曾策划在大西洋上空同时引爆十架飞机,他们把炸弹缝在鞋子和内裤里,他们在也门的分支正在研究新的攻击手段……所以,美国的反恐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美国《时代周刊》
9月12日
该吃些什么?
奥茨是一名心脏手术医生,当他第一次看到病人心脏内的肌肉时,发现里面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东西在心脏内部的血管中堆积起来,容易诱发心脏病。哲学家认为,心脏是人的灵魂所在。不过动手术的时候他来不及想这些,而是尽快疏通血液。这就是医生的职责。不仅如此,医生也可以提供建议避免病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奥茨还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在封面文章中告诉读者到底该吃什么。其实在饮食方面,没有什么神秘而言,平平常常就好。
美国《纽约杂志》
9月5日
一日,十年
2001年9月11日,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两架飞机撞向象征着美国光荣与梦想的世贸中心双子塔。如今十年过去,《纽约杂志》以A到Z的26个字母为序,梳理“9·11”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比如字母A字条下的Airport Security(机场安全)。“9·11”后,美国运输安全局成为最忙碌部门之一:加固飞机机舱,扫描所有行李,不断更新恐怖分子黑名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民众开始生厌,不久前推出的身体扫描仪更因暴露乘客隐私部位引起大规模抗议。
美国《财智月刊》
9月
从资产泡沫中获利
事实证明,在一个资产泡沫破灭以前,人们无法预测一个泡沫是否存在。专家们很少对一种投资有相同的看法,一个分析师认为可能引发市场灾难的事件,另一个分析师可能会觉得很正常。现在公司的利润在提高,对商品的需求在反弹,这些都是股市和商品价格提高的原因。分析师认为,出现暴跌情况也实属正常。对投资者来说,在价格下跌前把价值高估的商品卖出,是很好投资选择。另外,了解当一种资产泡沫破灭以后哪个行业会受益,也非常有意义。
美国《外交政策》
9/10月
未来的冲突在南海
本期杂志推出《未未来就是现在》专题,其中一篇文章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撰写,他预言,南海很可能是未来几十年的军事前沿。南海不仅因为地缘战略重要性和能源储备,也早就因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让纠纷和冲突在这片水域不断。这导致的结果是,周边国家或多或少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对立,转而寻求美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而且随着亚洲地区能源需求不断增长,问题将更加尖锐。如今南海已经成为一个武装起来的大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