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股神牛市论的偏差

2011-12-29钟林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9期

  “欧洲股神”、富达国际基金投资经理安东尼·波顿先生,上周在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版上写过一篇文章指,A股投资人在继续攀爬“忧虑之墙(wall of worry)”,其主要观点当然是看好并唱多A股的后市与投资机会。笔者以为,与其说A股投资人在“忧虑”不安,还不如说是“纠结”不已,或根本就“找不着北”。
  波顿先生曾被誉为“欧洲的彼得·林奇”,并被评为欧洲30年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他在几年前就开始高调看好A股市场,并将他的投资重点由海外移向中国内地。其实在过去17年中,他旗下掌管的基金一直都有份额、及比重不同的投资于A股。
  这位外国的“知名和尚”坚持认为:“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所呈现出的更高速增长会显得相对比较诱人,中国是一个充满投资机遇的宝库,市场总体看涨,中国股市的估值并未明显高于其长期趋势水平”等。波顿的这些好听及看多的话,在海外其他大牌的投行人士的口中,也曾经先后出现过。比如高盛全球经济研究主管吉姆·奥尼尔先生。只不过因为前者的身份特殊,才显得得格外重要及引人注目。对于上述看多观点,其实需要慢慢的揣摩。如果仅仅只是从其只言片语中,就可以玩断章取义的游戏,恐怕会贻笑大方。
  事实上从2009年8月份迄今以来,A股若以沪指为例,则明显缺乏系统性的上涨机会,跌得多而涨得少。如果要说有,也只有一些1至3个月、中短期的“波段性”的机会。但在个股及板块方面,据统计至少有160多只个股在持续走牛,并向上突破各自在2007年10月中旬沪指6124点时的历史新高,中小板里的一批个股就是典型代表。
  波顿“在过去10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出席了大约340场公司会议”,这相当于每个月要赶30次场,平均一天一场。而且是去当听众、当学生,而不是当先生、当主礼嘉宾、或者国际贵宾,这是两种完全绝然不同的心态和姿态。波顿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和专业功夫来做好功课,显然就不是一般的基金经理所能及。仅仅从其投资习惯的简单描述来看,也丝毫不见A股市场上所孰视无睹的投机、主题投资、概念与想象空间等劣质炒作文化的痕迹。波顿这个外来的和尚其实是用另类眼光在看A股,他与我们并不是同类。看好A股,更不是波顿大师那一句牛市的预言或者暗示(即许多投资者继续攀爬“忧虑之墙”(wall of worry)——这正是牛市的典型特征)这么简单。
  波顿的看多观点,不曾想却变成一些多头人士借机唱多的理由,代表性观点就是指,目前A股正处大牛市的早期或者前夜。坚定的理由,无非就是列举在2006-2007年间大牛市的早中期,货币当局曾连续多次上调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但依然未能阻止A股牛气冲天和投资人高昂斗志。
  笔者以为,这种假设与推理的逻辑,有本末倒置之嫌,至少也是未弄明白当年大牛市的成因与背景;况且目前市场走势也不太争气,起码在近期还未形成支持这些大牛市观点的走势来。
  而在空头方面,看淡后市者大有人在。大牌的汇丰控股就建议投资者在今年上半年要回避A股市场,因中国当局将出台后续紧缩政策以抗压通胀。前几日一个老牌大券商突然发表看多的观点,不曾想却招来众多空方机构如潮的讨伐声浪。
  本文开头所指“纠结”之意是指,市场中的投资人、主要是机构,已经患上预期紊乱。看看这几年GDP的增长,并且相信股市是“经济晴雨表”之说者,没有人不看好A股的后市,并且更加难以接受、尤其是沪市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大部分股票和板块长期奄奄一息的残酷现实。
  但是看一看监管当局近几个月的货币紧缩措施之频率、还包括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处不在之通胀高企的严峻现实和预期,加上央行周行长近日称,货币工具并非只有一种的表态,并被坊间解读成“三率齐发”。如此这般,大的机构哪里还敢底气十足的看好后市!
  今年1月份沪深两市皆以下跌收盘,月度K线全都是阴线。按照“一月预言”的惯例,应该不难判断今年全年的走势结果。因为在过去六年间(2005-2010年),“一月预言”曾经是百分之百的灵验;在过去10年间的有效率为90%。A股今年若要变熊市为牛市,除非“一月预言”在最近七年间要失灵或例外一次?我们大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