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与石油:2011年核心风险
2011-12-29宏源证券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9期
中东局势大变局
无人能料到,2011 年伊始中东局势掀起近代以来第一场人民革命,突尼斯一名菜贩的自焚,引发大规模社会暴动并迅速掀起整个中东地区的反叛浪潮。继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后,埃及发生18 天非暴力街头抗议,执政30 年的总统穆巴拉克下台;阿尔巴尼亚20 万人举行反政府示威要求总理辞职;在约旦,多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物价上涨失业飙升;随即,也门、阿曼、黎巴嫩、阿尔巴尼亚、伊朗、利比亚相继爆发数千人参加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伊朗骚乱冲突造成数十死伤。2 月20 日,利比亚反政府抗议活动蔓延全境并爆发激烈的暴力冲突,造成200 多人死伤,掌权余40年的卡扎菲统治变得越发虚弱。
美国在中东的策略
中东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复杂的利益纠葛、历史渊源久远的宿怨纠葛、不同派别的宗教文化冲突都成为导致这个地区局势瞬息万变的原因。而美国对中东的利益诉求和在中东地区的政策态度也决定着这一地区未来局势的发展,同时911 事件后美国推出的“民主改造中东”构想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这场大变局打下了基础,美国的态度和后续的措施将成为影响中东地缘政治事件走势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中东和北非这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8%的区域集中了全球70%以上的石油储量和45%以上的原油产量。当中东局势出现不稳时,投资者对石油供应中断风险的担忧情绪将必然反映到石油价格上。
把观察期拉长到过去的一个世纪,在这期间石油价格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其中有三次急速上涨。总的来看,石油价格连续攀升不外乎三个因素,一是主要产油地区和国家采取禁运、减产保价措施,如1973 年阿拉伯国家对西方采取石油禁运;二是中东地区战乱革命引发石油供给输出受到严重影响,如1979 年伊朗伊斯兰革命、2003 伊拉克战争成为油价上涨的导火索;三是世界经济增速加快,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通胀因素,导致对原油的实体经济需求和保值避险需求双双增长从而推升油价。石油资源的特殊性和其地理分布的集中性特征,导致了石油价格长期系统性上涨的主要触发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中东的地缘政治风波、国际流动性过剩;而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的支撑必须是实体经济增长稳健且较快。
油价上涨源于地缘政治风险冲击
从2010 年8 月中旬开始到去年年底,布伦特升水平均保持在2.2 美元/桶。进入2010 年之后,这一价差迅速拉大,于2 月9 日达到15 美元/桶,并一直保持该水平。多方因素导致了目前WTI 价格相对布伦特原油价格贴水,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其各自市场基本面的变动情况,而另一部分则是国际金融市场联动的影响。从市场形成的基础来看,WTI 价格实际上被合同交收地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市的过度库存而压制已久。最近几周报告显示,库欣的库存在稳定增长的现状下,于1 月28 日的周末达到了3830 万桶的历史高位。而相应的,布伦特价格走强也有着它自身独特的逻辑。
成熟的北海油田产量构成了布伦特合同的主要价格。然而该产量近年来逐年下降。油田维护与意料之外储运损耗进一步降低了产出。在2 月,上述情形叠加货运量的下降,导致了市场挤压,推高远期价格及其附带的交割延期费等。储运不足将导致市场进一步受到挤压扭曲,使得未来布伦特价格风险增加。
除了基本面的成因,金融因素导致的布伦特价格走强也不容忽视。考虑到布伦特价格在市场交易中的强势角色,与它和亚洲市场猛增的石油需求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投资者对于北海价格标尺的兴趣也与日俱增。2010 年,分别以WTI 及布伦特标尺的交易量都达到了历史高位。然而WTI 合同的交易量增长不足25%,布伦特合同的交易量却增长超过43%。大宗商品指数体系对于布伦特价格的权重增加,也反映了这种市场兴趣的转移。投资流向的变动也使得布伦特价格波动,相比WTI 更加剧烈。2010年8 月至今,布伦特的价格波动幅度在30 美元/桶之间,相比同期WTI 价格波动区间只有20 美元,这也使投机者更加偏好布伦特合同。
除此之外,地缘政治的变动的确给市场增加了压力,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动荡时间称为布伦特和OPEC 一揽子油价不断迈上新平台的触发点。WTI 原油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差持续扩大,反映出地缘政治因素主导了近期油价大幅上涨,而世界经济实际原油需求未发生显著变动。WTI 原油日产约30 万桶,但其期货交易量达2 亿桶/日,是世界石油实际需求的2 倍以上,反应出美国乃至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状况,从地缘因素看,由于美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明显,中东政治动荡对WTI价格影响相对较小;但欧洲对中东石油依赖性远远高于美国,中东和北非地区动荡直接影响欧洲石油供需,因此自去年底至今年2 月,埃及、伊朗、利比亚骚乱推升布伦特原油与WTI 原油溢价差持续增加。但OPEC 成员国利比亚动荡的发生,引发市场对石油稳定供给的担忧,WTI 和布伦特价格双双大幅飙升。
目前,在OPEC 主要成员国中发生骚乱的国家已涉及伊朗、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其中伊朗是OPEC 第二大石油产能国,利比亚是非洲第三大产油国,原油日出口量分别为355.7 万桶和147.4 万桶,伊朗和利比亚局势的演进及其向中东其他国家的扩散进展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最大的风险点,目前,伊朗和利比亚的反政府示威和政治动乱尚未出现即将解决的迹象,2 月22 日利比亚局势还出现了明显恶化迹象。
在实际的中东原油生产与输出受到政治动荡时间影响之前,国际原油价格,特别是其中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仍然会持续事件性的超调型上涨,然后。虽然经历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OPEC 的剩余产能直至目前仍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