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14)
2011-12-29忻海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26期
套利小组的下“套”
梅里韦瑟所在的小组叫套利小组,所罗门内外的人都用套利一词的英文前三个字母“Arb”来简称这个小组。如果当年谁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我在所罗门的Arb工作”,那是很能令人肃然起敬的。有人将Arb直接音译成“阿布”,我觉得不够达意,用套利小组的第一个字“套”可能更为贴切。你可以把这个小组想象成非洲草原上的一群狮子,虎视眈眈地盯着千万匹排成队迁徙的角马,如果有哪匹角马一不小心离开大部队,狮子就立刻夹击,把它给“套”了。
20世纪80年代,所罗门兄弟的“套”所向披靡,为所罗门和小组的成员赚了大笔的钱,梅里韦瑟也因此成了华尔街最牛的牛人。那时候各类债券市场的交易远没有现在这样活跃,交易中有各种机会,这是“套”成功的一个客观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则完全归功于梅里韦瑟,正是他在多次交易出现暂时亏损的情况下顶住了银行里面的各种压力,使“套”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交易。“套”有一句名言:“如果哪一笔交易赔了钱,正好可以加倍投注”。在金融投资中,有足够的资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有时候虽然你的市场判断最终是正确的,但是价格有可能继续偏离,如果缺乏资金支持的话,你没有办法坚持到最后,只能含恨止损。凯恩斯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市场的不理性的时间可能要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长”,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1987年,一个以专门突击收购其他公司而出名的金融家佩雷尔曼要敌意收购所罗门兄弟,所罗门的老板在慌张之中将银行的控制权卖给了巴菲特。巴菲特似乎对谁都很友善,但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购买所罗门的时候巴菲特自然非常清楚梅里韦瑟的套利小组的作用——那时候梅里韦瑟已经全面掌管所有债券业务,很多人都认为他将是所罗门理所当然的下一任总裁。1991年梅里韦瑟手下的一个国债交易小组曝出了在美国国债竞价过程中舞弊的丑闻,这使所罗门的总裁不得不引咎辞职,巴菲特接任临时总裁。巴菲特上任之后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梅里韦瑟能保得住吗?”因为套利小组是所罗门最赚钱的部门。但是银行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使得梅里韦瑟不得不突然辞职,平日里最怕出风头的梅里韦瑟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也使他日后行事更为谨慎。梅里韦瑟离开所罗门之后,他的那些计量专家仍然把他的办公室原封不动地留起来,好像他只是请假出去几天,哪一天他又会回来统领“套”,争回往日的荣耀。
灰溜溜地离开所罗门的梅里韦瑟在不久之后的确是在考虑回到金融投资领域,只不过不是回到所罗门的交易大厅罢了。
正当梅里韦瑟考虑东山再起的时候,一个新的变化正在金融界悄悄出现,那就是对冲基金的崛起。对冲基金也是一类基金,和我们平常知道的共同基金一样,把很多人的钱混起来,共同投资。但是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则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大致把各类不属于共同基金的基金都叫对冲基金。一般说来,和共同基金相比较,对冲基金有以下的特征:它们不受各国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但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之后正在改变);它们大多使用杠杆操作,也就是说100美元的基金可能(通过借款或者使用金融衍生工具)买卖超过100美元的证券;它们很可能使用沽空的手段,把自己没有的证券借到手然后卖掉,等到价钱跌了再买回来还上;它们的投资者通常是很富的富人;它们一般不能通过公众媒体或者在公共场合做广告。
但是,这种用特征来定义的方法是不完善的,比如现在有一些共同基金就可以使用杠杆或者沽空的手段,有些对冲基金在某些国家也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等。一般你看见一个对冲基金的话你是能够辨认出来的,就跟你也许无法给鸭子做出准确的定义,但是你见了鸭子会认出来一样。
虽说索罗斯的基金叫量子基金,但却不使用量化投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