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判断的困惑与困惑的判断(续)

2011-12-29阮华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36期

  (续上期)这新的、更大的困惑是什么呢?为了应付当时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致的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我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天量货币信贷投放,而且一放就是两年(2009年9.57万亿,两年达18万亿);此外再加上5.5万亿的外汇占款收购所需,使我国的流动性形成空前泛滥的局面。按照历史经验,凡在流动性宽松的年代,亦即M2大幅走高的阶段,股市相应会有较佳的表现。理由简单至极——资金环境宽裕,股市自然“不差钱”,水涨船高是必然的。综观A股问世以来的大行情,“资金推动型”牛市居多,“供给短缺型”牛市仅在早期发生过,“业绩拉动型”牛市则甚少且为期不长。故面对从未见过的流动性如此壮观的景况,牛派当然会产生极度膨胀的遐想,就连熊派也不能不虚怯三分。笔者的困惑也由此而来:天量信贷投放背景下的资金会怎样“围剿”股指,从而改写6124点之后走熊的格局?1664的性质会否由调整A浪(不管走哪一级)的底部、转为(第二循环流)四浪的底部?抑或成为第二循环浪的起点?须知上述划浪方式无论哪一种,在资金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都有指向否定6124点作为历史大顶的可能,这才是这一困惑的最为棘手之处。
  市场波云诡谲、永远不会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分析家,尽管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但很多时候他也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然而有一点他是必须豪不动摇地坚持的,那就是尊重市场的规律!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跌到1664点,回吐幅度已相当可观,有足够博弈的空间了,又有政府倡导的流动性形势垫底,可望展开一个时间不会短的上升周期,使1664点在三五年之内不会有再见之虞,这是一。市场规律还告诉我们:在经历了由998点至6124点的时间跨度逾三年的特大牛市之后,一般情况下熊市调整不可能在一年内结束;即使空间够了,时间仍嫌不够。故此对1664点之后的行情仍宜先以熊市反弹处之,这是二。但如走大B浪,也会有创新高的可能,因而策略上应灵活处置,见机行事而不宜看得太空,除非实践证明这种可能性并不具备现实的基础。
  上期笔者说过:困惑的消除是在上指受阻于3478点之后,这时距1664点已过去了9个月,而升至3478点只略多于由6124点回落至1664点跌幅的0.382倍。这表明无论是力度还是幅度这波行情毫无牛市的味道,而散发出熊市修正的气息。特别是期间的换手率之低,以及冲至3478点前后竟放出前期牛市的天量,更透露出行情之魂受熊所困而鲜见牛性。显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使股市受惠,成交反映未见有大规模的新增资金进场。关于为何A股对于资金缺乏吸引力今天有多种解释,例如扩容过速;楼市、民间借贷分流、缺乏赚钱效应等等,但所有这些因素在2009年中并不明显,作用也不见得大,为何就引不来资金活水、令大盘风生水起,而止步于呈弱势反弹的3478点呢?除股市的博弈规律外,别无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至于其后数年屡屡受挫于3478点以下,且一波不如一波,更益发彰显出市场做多量的能力有不逮、全凭存量资金举杠铃症结了。对此笔者曾打过运动员的体重(投资者的存量资金)越来越轻,而杠铃(大盘市值)却越来越重的比喻,意曰A股欲振乏力的要害是供求失衡。诡异的是这一现象竟出现在史上流动性最泛滥的时期,这才是真正耐人寻味之处。
  也许,A股的这一异象是以一种违悖常理的特别方式在警示我们:切莫忽视了6124点这一历史性顶部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它恰好出现在实体经济处于世罕其匹的高速发展后的高原平台期的末段时。如果大家都服膺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话(尽管因为股市常有不同步的表现而引发争议),那就有理由相信:先行一步的敏感的股指这一历史大顶可能正预示着中国经济将面临其周期性拐点。流动性不能拯救股市代表着它也不能再牵引中国经济。
  假若此论成真,1664点是新的循环浪的起点之说将无以成立(四浪底已然否定),6124点之后5到10年内不会看到经典性质的大牛市——之所以在大牛市前冠以“经典性质”,是为了与熊市中的中级以上反弹相区别(例如大B浪),以匡正浪漫的多头人士惯于将它们两相混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