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三个信号

2011-12-29胡宇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40期

  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调整,市场目前是已经见底,或仍将寻底?这是许多投资者在不断询问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市场判断的疑问,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一、市场是否已经到了估值底
  首先,市场估值是否足够便宜,是否已经达到2005年或2008年年底的历史最低估值水平。不可否认,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似乎已经接近08年年底的水平,也就是15倍左右的市盈率,但相比05年市场5-6倍的整体市盈率而言,当前A股市场估值仍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从行业估值来看,现在有6个行业的估值是接近或低于08年年底水平的,但更多的行业仍在远高于08年年底的位置上,而接近或低于08年年底的那些行业,无非是银行、钢铁、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它们的估值是否已经足够便宜,仍值得商榷。
  那么,目前银行业整体9倍的市盈率是否意味着足够便宜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低市盈率未必意味着低估值。当前银行股看似低廉的市盈率是建立在业绩预期乐观的基础上的。而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业绩是否已经过了增长高峰期,这是市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相比欧美银行普遍出现业绩大幅下降或亏损而言,中国银行业的资产风险包袱仍未放下,企业不良贷款的增长、地方融资平台与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都是影响未来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不稳定因素,而上述不利因素仍未有确定性结果兑现。而对银行类企业而言,一旦不利因素兑现则必然会影响业绩增长,一旦出现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则可能危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此,不能排除银行业未来出现净资本大幅减少,业绩出现亏损的可能。如果考虑到业绩不稳定的因素,则现在的低市盈率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价值低估,未来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银行股市盈率会更低,甚至为负数。
  另一方面,从绝对价格而言,中国银行股市值位居全球前列的情况并不一定与真实的竞争力相对应。当前中国银行的盈利更多来自于垄断性的利差收入,与国际行的银行相比较,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仍比较低。而中国银行股的市值却远远超过了花旗这些全球银行的规模,难免有些虚胖的成分。
  最后,市场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品行业可以成为熊市的避风港,但这种论点往往到了熊市末期也难以维持。
  一方面,熊市市场往往不存在绝对的防御性品种,比如04、05年一些股价高高在上的股票都出现补跌行情,市场恐慌性情绪到了极端的情况。另一方面,所谓消费行业业绩增长能否持续也是值得怀疑的。消费行业目前盈利是否到了高点,未来经济软着陆对消费板块有哪些影响,这些都是投资者需要去仔细思考的问题。因此,我的建议是,只要市场多头仍寄望于通过某些板块和个股来维持高估值的水平,那么,这个市场就没有真正见底。除非,前期强势的品种都被推倒重来,否则,我们看不到市场系统性见底的信号。
  二、市场是否已经到了业绩底
  恰恰相反,目前业绩仍在高峰期,尤其是一些垄断行业仍没有伴随GDP的下滑而出现业绩下降。比如银行和石油石化行业,业绩仍保持较快增长,但预计业绩的拐点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现。市场前期的一致性的乐观业绩预期正在逐步扭转。业绩最坏的时候恐怕仍没有来临,因此,现在谈三季度季报行情恐怕有点悬。
  三、政策底是否已经出现
  尽管市场盼望紧缩政策能够放松,但事实上CPI的增速仍有较大的反复。谁也不能保证7月份CPI到了6.5就是全年的最高点。即使CPI出现拐点,也并不意味着紧缩货币政策要立马放松,政策仍有可能保持连续性,通胀形势也依然不容乐观。
  另外针对证券供求而言,目前新股发行速度并没有降下来,尽管破发屡见不鲜,但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止,管理层的决心仍然是进一步推广直接融资,缓解间接融资的压力,避免银行承担过度的资产风险。因此,未来市场供求失衡的趋势拐点仍没有出现。
  综合而言,目前市场远未到真正见底的市场。对中小投资者而言,保持耐心的等待是最大的智慧、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