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外松内紧”
2011-12-29钱康宁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40期
欧美央行争相注入流动性
9月15日,欧洲央行、美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表示,将在年底前协同执行三次美元流动性招标操作,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时隔一周,美联储公布议息会议决议:一方面,决定延长其持有的证券的平均久期,准备2012年6月底之前购买4000亿美元剩余期限为6年至30年的国债,并卖出等量的剩余期限为3 年或更少的国债;另一方面,将其持有的机构债和MBS 到期后的本金再投资于MBS。
美联储的两个措施明确传达了其政策意图:降低长期借贷成本和房贷利率,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特别是大量购买长债,降低其收益率及投资者预期,使资金从长债流入短债和其他品种,市场流动性增加,短期供给增加。但由于这项“卖短买长”的所谓“扭转操作”,并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再加上美联储在声明中警示“重大”经济下行风险、IMF 也发布报告称“发达经济实体复苏乏力与财政金融不确定性急剧攀升叠加在一起,全球经济已进入一个新危险时期”,全球市场掀起了新一波避险狂潮:股市、大宗商品、新兴市场货币等高风险资产纷纷大幅下挫,印尼等少数股市一天之内就暴跌近9%,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白银暴跌近17%,黄金暴跌近6%,伦敦期锡盘中重挫近10%,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大关,美元成为唯一的避风港。
国内经济进入弱周期阶段
8月份中国经济增长缓慢回落,投资增速略低于预期,工业产出的增速也在放缓,但受出口多元化带动,出口表现继续好于预期。对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弥补了对美国出口增速的下滑,三至四季度的出口增速仍有望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8月进口增速也超预期,印证国e758ffbf1c978fceb301abf2e69dd8ac内需求并不太差的判断,从资源类国家进口增速继续维持高位,同时随着日本震后重建的推进,从日本的进口也在慢慢改善,全年进口增速有望达24.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PI在连续数月加速上涨之后,涨幅出现预期中的回落。CPI见顶回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出台紧缩政策的压力,外围动荡也使得国家不宜再出台紧缩政策。但6.2%仍属于偏高水平,远远高于国家容忍的年度调控目标的5%(原先是4%)的水平,而根据我们预测,11月份之前CPI涨幅很难回落到5%以下。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求是》杂志发文表明,要尽量使得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两个月国家继续保持目前紧缩政策基调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表明转型已经悄然发生,转型开始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一方面,成本提高降低投资回报率,抑制投资;收入再分配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政府官员的政绩观有所改变,从注重速度到注重质量。另一方面,要素价格改革推动更新改造投资;中西部投资、三四线投资、消费性投资有效提升;收入提高,消费条件改善也有助于消费提高。在国内经济转型、国际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弱周期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将呈现明显的弱周期特征:经济增速从高增长到较高增长;从大起大落到更稳定增长。在需求缓慢减速的背景下,政策将相当长时间处于稳定期。
资金面紧张显现
从市场层面看,目前影响股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益趋紧的资金面。资金面的紧张从以下三个方面已显出征兆:一是四大行连续3个月发生储蓄流失,二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争夺战持续不断,三是个别地区民间借贷资金链问题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