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击CTA私募

2011-12-29仇晓慧

股市动态分析 2011年52期

  这周见到一个从英国来的中国年轻人,他自我介绍说,他们这个团队做的是期货私募。在私募路演环节,他们声称自己的年毛利率是68.66%。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恐怕是个骗子团体,而且相当大胆,在中国,一个自2008年以来,若能达到年收益率20%绝对是称冠全国。
  不过,他们也算是阳光私募,因为有第三方托管,而且有很多公开数据可以查询。他们这个基金在巴克莱与博隆伯格都能查到,巴克莱的相同策略体系中,这个基金名次是第三。
  他们操作的是期货领域,此前我也接触过期货类私募,他们在2009年的牛市时达到过几倍收益率,然而,在惨淡的市场业绩也是惨淡一片。
  然而,在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他们做的与国内大多数期货私募截然不同的玩意儿,他们的交易全部都在全自动化的系统中完成,之所以选择期货,因为期货有相当高的流通性。他们做的是全球期货,涵盖外汇、农产品、金属、能源、股指、利率与债券等。他们的操作策略整体比较简单,采用均值回复、趋势跟踪、套利与一篮子交易等。
  他们做法在巴克莱私募基金研究平台上有个分类,叫做CTA,也叫做商品交易顾问,与传统的对冲基金(hedge fund)并列,属于私募中的另一大体系。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人索罗斯和罗杰斯也都是美国期货业协会的会员。
  如果传统对冲基金更多做的是趋势交易,比如并购套利、全球宏观策略等,那么这个CTA更像是捕捉市场上的细微机会,他们更多是凭借大而全的及时数据库,难以想象的计算机运作速度,来积累出可观的收益率。
  在西方,CTA楷模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詹姆斯·西蒙斯,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也是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年收入净赚15亿美元。我认识的美国对冲基金作者《富可敌国》马拉比曾告诉我,他最喜欢的就是西蒙斯他们这个团队。他们办公室里几乎都没有金融背景的人,都是一群数学家、生物学家与心理学家,还有人在办公室里骑单轮车玩。除了两年赔钱,每年收益率都能达到15%~20%。
  在那个年轻人拿出那套程序前,我可能对他们这个期货私募一直处于怀疑状态。然而,我们在私下交流时,这个年轻人有些不太情愿地给我看了一下他们的那套程序。我顿时有些被惊艳到的感觉,输入密码后,桌面上有个矩阵,横向大约4个小方块,纵向有的是5个小方块,有的是3个小方块。他点开一个小方块时,就跳出一套复杂的交易程序,他先点开了两个,只能看到历史数据,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这个市场还没有开盘。他又打开了另一个,就看到无数数字在跳动,分类上有农产品、贵金属、原油等等。
  他有些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开发的程序,对CTA交易来说,这套程序就像是个黑匣子,是赚钱的核心,我们也只能大致猜出西蒙斯的一些策略,他是我们的集体偶像。”
  原来,CTA圈子也大致可以分作三类,一类是风险控制,一类是定价,还有一类是投资决策。而投资决策是CTA圈子中最高深、最神秘,也是最赚钱的一支。
  “真正做出优秀投资策略的CTA基本都是自己在做私募,而且都是很隐秘的群体。市场上多数人都在做风险控制与定价,就算一些量化高手,都没接触到投资决策的本质。”
  搞了半天,我才知道,这个年轻人曾在两个期货策略公司中打工,分别是Winston和Aspect,欧洲有个非常知名的对冲基金叫做MAN AHL,就是由Winston与Aspect合作成立的,这个年轻人在欧洲最好的对冲基金公司中吸收了一些精华,然后与一个马可尼电讯公司的高智商家伙,那个家伙也是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一道开发了现在他们这套程序。
  “我现在只募集了1500万元,我打算募集到5个亿就只投资自己的钱了。西蒙斯的基金,也只有第一批投资者能分享利润。”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的口气还是有点像麦道夫。我在想,他是不是在国外对冲基金学到一些皮毛后,来国内圈钱了,如果真正厉害的高手,是不会亲自一个个拜访客户的吧。但他另一句话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说,他最近写了一篇风险控制的论文,不知有何地方可以发表,说的时候,眼睛充满虔诚。
  在我与他分开时,我们又谈到了西蒙斯,他一直在两眼发光,他还与我讲述了发生在2010年的闪电崩盘。他果然很年轻,是1979年生人。
  最后他说:“我们的计算机之所以能完成那个策略,真的是因为超级快,震耳欲聋的声音,谁都受不了,所以是不能放在办公室的,我们将64块CPU组合了起来,用的是固态硬盘……”
  他有些欲言又止,但我正好有些事,只好与他道别了。他下一站是香港,过完节后,就会英国了。
  我在想,或许我真的见到了CTA的顶级高手。但这只能在若干年后才能验证了,如果那小子未来某一天真的发达的话,那我应该还能记得他在国内刚开始募集资金的艰辛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