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骨质流失的黄金法则

2011-12-29孙博士

凤凰生活 2011年12期

  腰背痛?驼背?骨折?胸闷气短?如果你已经出现了以上症状,就有可能是骨质疏松了。此时,千万别任意吃钙片,中医把骨质疏松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与肝肾脾胃血有关。在对症病因之后,孙博士还会告诉我们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还特别为你奉上一碗暖暖的健骨汤。
  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是腰背痛,如仰卧或坐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向后伸展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会加重疼痛。
  2.脊椎倾前、驼背:此病徵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中医治根法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症状表面上虽是筋骨疼痛,但其病变部位却在肝肾脾胃血。
  壮骨之本 补益肝肾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多与肾虚有关。随著年龄增长,肾精逐渐亏虚,以致血和骨髓化源不足,骨矿含量减少,出现骨软无力,易发生骨折等肾虚症状。补肾药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促进骨骼形成。
  肾和肝两脏关系密切,“母子相生”。肝肾交融,相互滋养,则肾精充沛,肝血充盛,筋骨健壮。众多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药补益肝肾方药具有明显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的作用。
  止痛治标 通经活血
  骨质疏松症突出的症状是腰背疼痛,肢体麻木乏力,或伴肌肉疼痛、下肢腓肠肌痉挛等。此外,由于骨质疏松,肌肉负担573f7ca64060554b00cde38c0dea16cf加重,长久必然引起肌肉疲劳、劳损,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疼痛,尤以腰、背部为甚。
  瘀为百病之根,久病多瘀,久痛必瘀。通经活血中药具有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强骨止痛的功效。通则不痛,宜以养血活血法,选药用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血藤等。
  生运气血 宜健脾胃
  骨组织的代谢需要气血的参与,当人体脾胃功能低下而引致消化吸收不良时,会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化,造成骨质疏松症。
  甘甜的食物具有补养脾胃的作用。中医首推山药和大枣:山药味甘,性质平和无毒,能健脾益气、强壮肌肉,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泻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对于容易发生贫血的女性和中老年人来说,大枣尤其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骨骼健康问答 孙博士
  Q1:平时该保持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骨骼健康?
  A1:平时避免摄入过量酸性物质、忌烟酒、慎喝浓咖啡、勿摄取过多的盐、适当运动及日光浴、早睡、进食清淡的富营养膳食、多喝牛奶等。
  由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未病先防才是关键。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骨质疏松症的“治未病”原则是:饮食+运动+药物+早期骨密度检测。
  Q2:补钙要补多少?补得越多越好吗?
  A2: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日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户外运动,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
  注意 不要补钙过量
  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又或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健康。可多吃黄豆类食物: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弱雌激素,具有很好的辅助补钙的作用。
  健骨中式食谱——桑椹牛骨汤
  功效:滋阴补血、益肾强筋
  材料:桑椹子8钱、鸡血藤5钱、牛骨2斤、瘦肉10两、生姜3片
  做法:1.牛骨、瘦肉氽水待用。2.将所有中药材洗净,放入汤煲内加入约3公升水中浸约20分钟。3.将中药材煲开后,加入牛骨及瘦肉,待水再开后转中小火熬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TIPS
  桑椹牛骨汤有助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桑椹子可补肝养肾,鸡血藤能活血通络,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