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时刻
2011-12-29汪洋左璇朱钰
财经 2011年2期
2011年,是中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GDP居世界第二位的第二年,也是美国调整国际战略重心、重返亚洲政策基本定型的第二年。中美两国经济模式都处于深度转型期,都需要一个相应的外部环境。
在此节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月18日启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均对这次访问寄予厚望,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表示,胡锦涛此行是邓小平30多年前那次历史性访问以来中美间最重要的高层接触。中国方面则希望胡锦涛访美,能为未来十年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并推动中美关系成为美国构建的多伙伴关系网中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
本刊记者重点报道并分析了此次会晤可能涉及的重要议题,以及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执政两年间高开低走的深层原因。
40年前,秘密登上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的基辛格,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40年后的今天,在中美两国处于战略调整期之际,本刊专访了这位叱诧20世纪70年代国际外交舞台,如今仍对美国外交战略保持着深远影响力的政治家。他认为,“世界正处于巨大变革之中。当剧变发生时,人们以为是冲突,其实这需要国家间作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和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冲突,但不能基于冲突意识来制定政策。”
本刊亦专访了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他同样指出:中美现在处于一个相互调试期。美国和中国在亚洲都有各自利益,这就需要中美相互尊重。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正站在继续合作,还是转向冲突的十字路口。
——编者
1月4日,美国白宫,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托马斯·多尼隆(Thomas Donilon),正讨论半个月之后的胡锦涛访美事宜,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出现在两人面前,并暂时打断了讨论,奥巴马特别对杨洁篪说,这次访问“时机很好、意义重大”。
qhJjS3zFfz8BoElwByiIYw== 三天后,中国外交部宣布,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异议声中出访
胡锦涛访美事宜披露后,中美关系在两国报纸和电视荧屏上,诸说纷纭。
质疑声依然存在。汇率、人权、朝核问题、全球经济平衡,中美近期在这一系列领域纷扰不断。美国前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认为,二十一响礼炮声后,白宫南草坪上不会留下什么。而多位接近决策层的中国学者表示,胡锦涛在这个时间点访美也是在异议声中做出的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财经》记者说,国内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一事上一直很犹豫,现在还有反对意见,反对者主要认为,美国2010年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整体态度不好。
2011年1月11日,胡锦涛访美前一周,中国自行研制的歼20隐形战斗机在成都首飞,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中国发展武器装备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从时间上看,没有任何针对性,是正常的工作安排。”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关友飞当晚表态。
同日,美国“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抵达韩国海军司令部所在地釜山,并于14日起参加美韩军演。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卡尔·文森”号此行是为了填补美驻日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进入三个月整修而留下的战备空白。
还是同日,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希望中美防务部门扩大和加强对话交流。
中美显然仍在“互不针对”和“建设信任”之间彷徨。
但相比那些具体议题上的纷争,国事访问特殊的政治意义,更符合胡锦涛和奥巴马此时的心意。美国通常每年安排两个到三个国事访问,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美国表示中国拥有优先决定权,即在中国决定后,再答复其他国家元首的国事访问要求;而胡锦涛主席亦最终选择出访。
中美两国元首在异议声中做出的选择,体现了将双边关系拉回正确轨道的强烈意愿。
议题前瞻
2011年,是中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亦是美国调整国际战略重心、“重返亚洲”政策基本定型的第二年。中美两国经济模式都处于深度转型期。
金灿荣告诉《财经》记者,胡锦涛访美期间,中美有可能签署一个内容比较均衡的文件,涵盖双方意见。在中美双边问题上,美国聚焦经济议题,包括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的承诺(美国提出五年出口翻番的要求,希望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关切主要指向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出口管制,此外,是台湾议题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议题。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ezinski)则建议,中美签署一个兼顾双方利益诉求的联合声明,展示中美合作在历史意义和全球层面上的重要性。
1月5日,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 (Robert Gibbs)披露了美方设置的首脑会谈四大议题,汇率问题赫然其间。就在前一天,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跌至6.6215,创下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新低。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撰文称,中国2011年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减少贸易顺差或经常项目顺差。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传杰告诉《财经》记者,在胡锦涛访美期间,美国可能在汇率问题上要求中国做出更多让步,在其访美前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将迎来一个小高潮。
此外,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胡锦涛此行将参观位于芝加哥的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中美智库对胡锦涛此次访美能否达成实质合作看法不一。美国智库尼克松中心(Nixon Center)中国研究部主任唐安竹(Drew Thompson)告诉记者,新能源很可能是此次胡锦涛访美达成正面结果的少数领域之一。但清华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何建坤透露,前年奥巴马访华时成立的中美清洁能源项目目前无实质进展。
2010年针对中国新能源的“301调查”标志着中美经贸冲突终于走到比较高端的技术层面。去年10月15日,奥巴马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发起对中国新能源的“301调查”,认为“中国采取一系列不符合WTO的措施对风能和太阳能产品、新型电池以及能源节约型交通工具的国内生产商进行不公平的保护,意图控制这些产品的国际供应”。
中美间的这些经济纠纷,自一诞生就和美国制造业衰落、国际间资本自由流动加速等结构性变化息息相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对《财经》记者表示,主要表现为贸易顺差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的不平衡问题,是去年以来中美领导人会见的主要话题,也是今年中美经济最核心的问题。
中美汇争的第一把火是由美国私营经济部门在2003年点燃的。当年6月,由美国纺织集团等80多个行业成员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 for Sound Dollar),指责中国政府有意低估人民币币值,建议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迫使人民币升值。同年7月18日,参议院银行、住房及城市事务委员会经济政策小组委员会主席、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联合三名同事,致信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约翰·斯诺(John Snow),要求调查中国政府是否操纵人民币汇率。此后,在美国制造业集团及其国会代表的推动下,随着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一大焦点议题。
经济议题之外,是军事互信和地区安全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定义的核心国家利益。2010年中美关系从高峰直线坠落的导火索,就是新一轮美台军售。去年1月30日,奥巴马重启小布什卸任前提出并冻结的军售项目——向台湾出售包括“爱国者-III”反导系统、“黑鹰”直升机等先进武器在内的武器装备,军售总额高达64.3亿美元,创近十年来美国对台军售规模新高。
刚从华盛顿回国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吴心伯告诉《财经》记者,此次胡锦涛访美,中美双方可能签署一个备忘录,以约束美台军售。
其他分析人士则没有这么乐观。金灿荣表示,2011年美国还是有可能帮助台湾升级F-16AB战斗机。这一说法得到小布什政府前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的回应——“奥巴马会批准对台军售”。
朝核问题,无疑是中美元首此次会晤的重点议题之一。杨洁篪外长1月10日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上致辞时谈到朝核问题,并再度呼吁重启六方会谈。
朝韩去年11月23日爆发延坪岛炮战后,许多美国媒体、分析人士将中国政府在“天安号”事件后的克制表态,解读为对朝鲜的纵容。由此,美国领衔之下,美韩日三国冷淡应对中国要求召开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的建议。中国倡导的六方会谈机制陷入窘境。
美国虽然没有公开宣称要抛弃六方会谈,但为重启会谈开出了价码。去年12月6日,美韩日三国外长就发布联合声明,要求朝鲜需采取具体行动以显示其完全、可核查、不可逆转地履行其无核化承诺。
看空六方会谈的声音虽然不少,但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并不容易。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国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中国决策者从半岛稳定和情感两方面出发,不希望切断和朝鲜的关系,但考虑到中国和美日韩之间的经贸规模,“如果朝鲜再有什么新举动,中国可能不得不采取些措施,以免老为朝鲜背书,而影响自身的国际战略”。
事实上,中美双方都不愿意像61年前那样被半岛南北双方拖入战争,而朝鲜希望的朝美对话在当前紧张局势下看不到任何可能,因此六方会谈仍是朝核问题各方目前的最现实选择。
中美关系高开低走
无论高层会晤和国事访问,还是这些议题的设置,主要基于当下中美经贸关系和战略安全关系的深刻变化。
历史喜欢巧合,奥巴马执政后中美关系抛物线式的转折点,就是在2009年4月这个蜜月期小高潮里开始酝酿的。
当年4月1日,胡锦涛和奥巴马在伦敦G20峰会上首次会晤,中美达成共识,致力于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当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将中国澳门、香港纳入“避税天堂”黑名单时,在场的首脑都看到,奥巴马将萨科齐拉到会场的角落里,约20分钟后,经过奥巴马居中调停,中美法三国首脑握手言欢,G20不再制定黑名单,而选择列举仅供“参考”的名单。
然而,两朵最终引发暴风雨的乌云,已在彼时飘上了中美关系的晴空。4月8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联合七家钢铁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反补贴关税,20日,美国钢铁工人协会代表13家轮胎工厂1.5万名工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对中国输美消费轮胎实行配额限制的特殊保障措施。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主席维斯布罗特(Mark Weisbrot)分析说,美国工会和制造企业对中国产品不满的根源,其实在于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变化。
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报告显示,1992年到1997年美国GDP增长的29%来自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加拿大战略投资家、政治经济评论家马耀邦(Ben Mar)说,但近十年来,美国开始实施“非工业化”政策,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其2004年占GDP比重下降到12%,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
本世纪初,美国制造业虽略有回暖,但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开始,制造业增加值再次下降,从2007年到2009年降幅为1.37%。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国全国失业率飙升,2009年5月失业率猛增到9.4%,在此后至今的21个月里,始终维持在9%以上的高位。制造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巨大,早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制造业领域的失业率就在一路上升,从2000年到2007年,该领域总共减少了320万个职位,即每减少6个职位就有1个来自制造业。
当华盛顿政治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工作、工作、工作”的时候,“中国制造”以不公平的方式夺走美国工人工作的说法自然市场广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席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在最近五六年里操纵人民币汇率,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巩固了其出超地位。
在美国这个民选国家,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其国内政策的延续。况且,奥巴马竞选之际,美国钢铁工人协会、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等主要工会都给予了鼎力支持,据称,工会提供了超过4亿美元的竞选资金,并在政治集会中组织了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奥巴马最终也赢得了密歇根、威斯康星、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等主要工业州的选战。
奥巴马无法对工会的请求置之不理。申诉五个月后,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七个月后,美国商务部裁决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反补贴关税,八个月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油井管案做出肯定性终裁。
中国政府当时动用经济手段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特别是在特保案上,奥巴马签字后不到一周,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针对美国向中国出口肉鸡和汽车产品的“双反”审查,两类产品总涉案金额与特保案持平。
美国工会和制造业企业针对中国制造的申诉,事实上延续了其一贯以来的做法。美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主席维斯布罗特(Mark Weisbrot)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普通人并不关心美国之外的世界,并指责美国政府喜欢鼓励企业在北美自贸区(NAFTA)、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框架的协助下,去国外生产产品,而不关心国内制造业的死活。
这轮贸易交锋,对中美经济关系全局没有太大影响,但损害了中美关系整体氛围。
而影响中美关系更为深远的矛盾,则埋藏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
华盛顿老朋友后退
矛盾在2010年1月12日、油井管案裁决后两周,被谷歌事件引爆了。在谷歌看来,中国政府的行政措施和立法行为,影响了其在华投资环境,使其在中国本土企业的挑战前丧失竞争力。2005年谷歌占有中国搜索流量的22.4%,至2009年谷歌占有中国搜索流量的19.8%,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
谷歌等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满由来已久。2007年中国先后颁布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劳动合同法》,以及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后者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和环保技术,限制其投资房地产、高能耗项目和稀缺矿产资源领域。自那时起抱怨声便开始酝酿。
谷歌事件前一个月,中国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2009年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产品销售使用的商标初始注册地应为中国境内,且不受境外相关产品品牌的制约”,这让外资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基本上被排除在外,担忧积累至高潮。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这一系列法律政策旨在提升产业层级,完成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亦无可厚非。但在跨国企业的激烈反弹中,“中国在外交上收获了一个苦果,一种中国限制美国企业机会并设下更多挑战的印象,意味着中国在华盛顿最强大的朋友——美国商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支持中国在华盛顿的利益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室主任傅瑞伟(Charles W. Freeman III)在给《财经》杂志的撰文中,如此写道。(详见本期《华盛顿聚焦中国市场改革》一文)
中国政府在谷歌事件上,还遭遇到另一外交问题——人权问题和经贸问题被交织在一起谈论。据路透社报道,谷歌事件发生前,希拉里在和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及微软公司等全球知名网络公司高层吃饭时,“谈到高加索地区、中国、伊朗、古巴等地的网络自由”。谷歌事件发生后,希拉里表示,她将于21日宣布一项新科技政策,帮助各国民众使用未经审核过的网络。
这不能不让中美关系观察家感慨,就在2009年2月希拉里的中国行中,她还只谈气候和经济合作,并用“风雨同舟”来形容当时的中美关系。有人权斗士之称的美国第111届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cy Pelosi)在同年访华行中,也绝口不提人权。奥巴马前年底访华前夕,同样回避会见达赖。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山上围绕着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辩论中,美国的跨国公司坚定地站在中国这一边,反对把PNTR和人权问题相连,但这一次,他们大多沉默,甚至隐隐地站到了对立面。
谷歌事件爆发后不久,奥巴马批准了总额6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项目,中美关系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自由落体运动。
新能源合作裂痕
到奥巴马执政的第二年初,中美双边经贸合作领域,主要在新能源,但合作设想很快因为美中两国同时想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能源高地的动作而发生碰撞。
2010年7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法案闯关参议院失败,而此前两天,中国能源局高调启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以及新能源产业。
相比中国,举步维艰的美国新能源立法,牵动着奥巴马的神经。三个月后,奥巴马政府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发起对中国新能源的“301调查”。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的指责,主要是指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奖励风电装备制造首50台样机的政策。这项政策规定,只有国内控股的企业才能申请奖励,这一点确实不符合WTO的相关规定,美国政府相似的财政补贴是对所有纳税人的,包括外资企业。尚德太阳能、远大中央空调等中国企业都拿到过美国政府的补贴。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中美两国抢占新能源高地的企图。
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核心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不同于小布什时代将发展新能源视为减少国际牵制的一种手段,奥巴马将其上升到战略及安全层面,开始重视新能源对于美国国际竞争力的长远影响。他上台后不久推出“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下决心以发展新能源为契机,使美国经济从危机中复苏并实现新的飞跃,维持美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他计划在三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刺激新能源开发,并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奥巴马说:“美国准备在新能源和环保问题上重新领导世界。”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对《财经》记者表示,针对中国新能源的“301调查”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冲突终于走到比较高端的技术层面。中国新能源的迅猛发展,影响了美国的贸易和就业,这使美国如坐针毡。
“在新能源领域的中美争端会成为常态,因为这是真正核心的竞争。”姜克隽说。
去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指责中国为风电设备制造商非法提供补贴,宣布将就此事向WTO申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美方称目前中国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能从政府获得670万美元到2250万美元不等的补贴,自2008年来,这项补贴的总额“可能达到数亿美元”。
潜在军事威胁
在两国经济结构进行深层次变革的时刻,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开始此消彼长的变化,使美国开始日益担心随着经济力量增长的中国军事实力。
经济势头良好给了中国军费更多增长空间。2009年6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调查报告表示,中国当年军费开支为1000亿美元,增幅约为17%,继2008年后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为4950亿元人民币,约合700亿美元。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表的一份名为《中国2025年前军费开支预测》的报告指出,美国政策制定者担心中国的军备建设将在未来20年内直接挑战美国的亚洲利益。
中国军事技术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美国忧虑。2007年,中国用导弹击落太空中的一颗报废卫星。去年,中国继美国之后,掌握中段反导技术。盖茨访华前夕,中国又在发展以航空母舰为目标的反舰弹道导弹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些进展意味着中国具备了“打卫星、打导弹、打航母”的“三打”能力。今年1月11日,胡锦涛访美前一周,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首飞成功。
金灿荣告诉《财经》记者,现在世界上有六大军事力量,具有保卫自己和攻击对手的能力。其中,美俄中是第一梯队,欧日印属第二个梯队。欧洲和日本是美国的盟国,俄国是老对手,美国都知根知底,但对解放军,是美国看不准的。
美国2010年在亚太地区频繁举行大型军演,大多数以反潜作战为目标,被解读为在第一岛链内封锁中国的目标很明显。不过,美国更在意的还是中国军事的透明度。
中国遇到中美关系波折,习惯用停止中美军事交流,作为反制手段。去年奥巴马批准对台军售后,中国方面就连续颁布了四项措施,其中有三项和军事交流有关——即:暂停两军计划内有关互访安排,推迟中美两军部分交往项目,推迟双方拟于近期举行的中美副部长级战略安全、军控与防扩散等磋商。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原定2010年访华,也因此延后了一年。
美国人的理解则不尽相同,华盛顿外交界多数智囊认为,中美关系越是紧张,双方就越需要保证军事透明度。
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美军事交流出现转机。1月12日上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了第二炮兵司令部,成为二炮组建45年来接待的第三位美国高官。中美双方同意,国防部防务磋商、国防部工作会晤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是今后两军对话的重要渠道,双方还同意建立一个联合工作组,就两军关系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框架进行研究。
国防部外事办副主任关友飞表示,中美在各个领域加强交流可以增强互信、消除误解。
寻找共同利益
1978年,邓小平访美前一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选择了市场,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步伐;邓小平访美后一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他选择以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限制劳工力量,为工业、农业和能源开采业松绑,并在国内外解放金融能量的做法,将美国带出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
在全球资本自由流动的推动下,到2011年胡锦涛访美前夕,中美经济前所未有地相互依存,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
这种依存正是奥巴马在上任伊始高调维系中美关系的重要原因,但这种依存加强了中国以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为代价,高度依赖出口的发展主义经济模式,以及美国技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过度发达,制造业衰落,资本外流的经济现状。
而最终部分因为中美经济严重失衡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激化了这一格局的潜在矛盾。
中美经济结构各自酝酿着变革的动力。这些变化要求中美两国经济模式进行转型。这些都挑战着原有的中美关系,并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快速发酵,引发去年中美外交关系“高开低走”后的急转直下。
观察到这一变局的各位人士,据此判断:中美正处于调试战略关系的重要时刻。
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对《财经》记者表示:“亚洲新兴经济体最近发展很快,美国和新兴经济体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阶段。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相互调试期。美国和中国在亚洲都有各自利益,这里就需要中美相互尊重。”
在周文重看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应成为中美在亚太合作的共同目标。
周的表达也意味着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释放需要适应中国崛起的信息,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战”后主导国际体系65年的美国人,也以其特有的敏感触摸到迫近的抉择。在朝韩延坪岛炮战硝烟弥漫间,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国防部长盖茨先后访问中国。斯坦伯格启程那天,整个世界都在忧虑中美两国会因为朝鲜半岛危机滑向全面对峙。23天后,盖茨在启程前公开表示,美国没有理由将中国视为敌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不期盼美中之间的冲突,因为冲突是灾难。”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告诉《财经》记者,作为全球GDP排名第一第二的经济体,以及对国际政治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中美不应该困惑于具体的摩擦,只要把摩擦控制在不失控的范围内即可。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Stapleton Roy)和《财经》记者交流中,援引布热津斯基的话表示,未来中美关系的基石不是美英式的血盟,不是面对威胁时的共同利益,而是意识到中美关系起落影响全球福祉的共识——“中美和,则世界兴,中美分,则世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