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增长看中印区别
2011-12-29
财经 2011年28期
关于中国和印度的比较有许多讨论,而试图用经济学来分析这两国的区别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过去我们只懂得投资如何影响增长,或教育对增长的重要性。而近20年则更多地注意到制度的重要性。对人身和产权的保护,经济活动的自由度,政治安定和宏观管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拿这些要素来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各有长短。
首先是人身和财产的保护。从法律上看,印度比中国强,但现实来看可能正相反。印度社会中不平等的问题比中国更大,特别是性别的歧视远比中国厉害。再如印度有种姓的不平等,而中国没有。虽然在法律上印度不承认性别和种姓的不平等,可是事实上却不然。这一点是阻碍印度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方面中国并不是没有问题。比如政府对百姓产权的侵犯,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最典型的是对土地所有权的侵犯。再如政府故意压低银行存款利率,长期低于通胀率,用于补贴国有企业,极大地侵犯了存款人的利益。
在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上,印度也不及中国。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或许是最开放的国家,所以全世界的企业家都到中国来做生意。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也远超过印度。印度政府对企业的管制比中国多。中国有几亿农民放弃了务农,进城变为工人,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印度虽然也有这样的变化,但规模远不及中国。但中国有强大的国企,他们排斥民企,有垄断优势。这在印度没有。印度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有比较平等的竞争地位。
就政治安定而言,中国比印度好。印度每年都有教派冲突,政治暗杀也经常发生,更有受2亿人口拥护的毛派政党,冲突不断。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和平民百姓的冲突日见其繁,未来十年中国的政治安定前景值得关注。
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比较成功。在改革后的30年里,通胀基本可控,经济始终f1ede20d41ec971a7026dd638d77645d83bf28f7ec257da859e3bee18b26cbdc保持着高增长。中国在基建方面远超印度。但印度基础设施的落后并不是政府缺钱,而是政府的软弱,民间力量很强。
这正好和中国相反。中国政府只照顾部分人的利益,往往牺牲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农民的利益。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增长率,却埋伏着隐患。增长的质量越来越差,收入分配不公,环境和资源破坏严重,经济泡沫虚高,近年来又有通胀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再加上政府债务奇高,金融债务形势不明,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经济增长很不乐观,非常可能会逐渐落后于印度。
经济学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制度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各国在制度方面的约束非常不同,这些约束来自宗教、文化传统、历史原因等。区分中印,也注意到经济规律的约束条件不同,在现实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作者为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