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西北
2011-12-29徐卓君
南都周刊 2011年47期
和PM10 相比,PM2.5是综合性的污染物,几乎所有污染物都会在2.5中有体现。PM10主要是来自污染源的排放,把污染源控制住了,PM10就控制住了。而PM2.5 的相当一部分是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转化生成的。要控制PM2.5,不仅要控制颗粒物还要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等,这绝对是一个持久战。
在未来十年内,我们恐怕都要与高浓度PM2.5共存。这些含有多种酸性氧化物、重金属的空气将围绕在我们周围。
贝志城为了对抗室外糟糕的空气,他这一年内花了三四万添置了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和监测仪器。在一年前搬进新家后,他添置了三套新风系统,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当他把新风系统的过滤板拆下来清洗时,发现三四毫米厚的滤板,从里到外都是泥,一块白色的石棉板变成了黑色的泥板。
忍无可忍的贝志城一口气买了7台空气净化器,起居室、卧室、办公室、汽车里全副武装起来。全副武装之后,他要测试花大价钱添置的设备是不是有效:空气测试仪显示,在室外的PM2.5浓度高达300时,他起居室的数值是50左右。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总算有点用了,但这个酷爱数据的理科宅男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虽然空气净化器能部分缓解PM2.5的问题,但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污染源——臭氧,这些空气净化器工作时释放的臭氧又高出标准3倍。
刘昌峰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他并不打算购买空气净化器,他觉得人不可能活在罩子里,他带上从环保NGO借来的空气测试仪,分别比较了地铁、出租车、公交车、骑车的四种交通方式后发现:地铁上没有二手烟的危害,没有地面上汽车尾气的排放,因而PM2.5数值最低。于是他放弃了每年春秋两季的骑行,尽量乘地铁。他发现封闭的写字楼里PM2.5的数值尚可,午餐时放弃外出吃饭,就在写字楼的地下二层用餐。他还给自己的家里种了27盆绿色植物,虽然他心里清楚,这也没有多大用处。
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防护措施,而让人沮丧的是,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表示,个人能做的防护措施并不多,最多就是在灰霾天气关紧门窗或是少出门而已。
这场和PM2.5的持久战中,我们能在倒下之前,找到解决之道吗?
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PM2.5的数值:如PM2.5的数值为400,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有400微克。
躲避PM2.5:
要想躲避PM2.5,只有全天生活在一个全封闭的环境里。一个正常生活的人,要想躲避PM2.5,几乎不可能,无论在室内使用新风系统或空气过滤机,都只能在一个有限的封闭空间中减少PM2.5的含量,当你走出这个封闭空间,就如同在PM2.5中裸奔了。
国内城市PM2.5抽样数据
杭州
时间: 2006年全年
采样地点: 杭州市云栖地区( 风景名胜区)、朝晖地区(居民商业混合区)
PM10浓度年均值:111微克 /立方米
PM2. 5浓度年均值: 77. 5微克 /立方米
广州
时间:2005年11月
采样地点: 广州市天河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楼楼顶
PM2.5浓度均值:81.7微克 /立方米
太原
时间:2005年12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