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2011-12-29孙玉蓉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摘要:通过对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收获、建议与完善、展望等方面的实践,浅谈一下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体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学 分层教学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是在承认中职学生之间差异(包括数学基础,数学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能力,个性品质,终生教育等方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学都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全面的提高,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近两年来在实际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层教学工作来达到目的。
一、分专业差别目标
根据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各任课教师必须对各个专业中的学生的大体中考成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几个中职任课教师在新生进校时,分析各专业的未来目标:(1)会计专业、商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必须达到中职二年级或毕业时直接参加成人高考所具备的大部分数学知识;(2)化工专业、服装专业、汽修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必须达到中职二年级会考时成绩合格;(3)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一半左右达到中职二年级或毕业时直接参加成人高考所具备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其他的必须达到中职二年级会考时成绩合格。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差别,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进行分层教学。
二、分组差别教学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相关专业的班级内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可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在分组时可对学生讲,A组为基础组,B组为中等组,C组为提高组。同时,我们有时还使用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三、分层差别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分层教学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都作了相应的调整,而备课就成了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熟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各层学生的数学现状和特点,分析讨论授课重难点、授课策略、教学进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四、分层针对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中职一年级第一册《函数的基本性质》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函数用解析法表示时的定义域和值域后,通过图像法引入几类特殊函数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导出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奇偶性和图像的对称性,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A组的同学主要能通过直观图形以及初中已经涉及的几个基本初等函数来判断相关的单调性与奇偶性,并根据图形判断单调区间;B组的同学在A级的基础上,能根据相关的定义,利用相关函数的解析式来判断奇偶性;C级的同学在B级的基础上,能利用单调性的定义直接判断相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并会加以证明。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础来掌握不同的内容,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
五、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作业进行相应的分层训练。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函数的基本性质》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A组作业:课内练习1和课内练习2的第一二题;B组作业:A组的作业作为课堂练习,课内练习2的第三四题为作业;C组作业:A组的作业作为课堂练习,课内练习2的第三四题,提高部分的课内作业为作业。由于在作业过程中有区分地对待,不同组别的学生都能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作业,而且对各自来说基本能独立完成,学生便不会出现抄作业、不做作业等现象。
六、分层系统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们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同试卷不同要求,按A、B、C三组层次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
当然,对于职业教育,寄希望于某一种教学模式能神奇地改变现状,这是一种奢望,毕竟事物的内在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去探索,去发现,使分层教学这棵幼苗结出希望的果实,才能让我们越教越轻松,学生越学越轻松。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