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2011-12-29李翠玲

成才之路 2011年15期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积极情情感的产生。
  一、在导入新课中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探索未知奥秘的钥匙,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总想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学生。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蓝猫和菲菲在公园里分别沿圆形和方形赛跑的情境,如果想要知道蓝猫和菲菲谁跑的快,就得知道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学生疑窦顿生,情绪高涨,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如果适当地巧妙地创设情境,会使学生兴趣倍增,因此设计现实的、生动的、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对百分数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并在学生掌握的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解释一些成语的含义。例如:“九死一生(90%)(10%)、百战百胜(100%)、稳操胜券(100%)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更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
  三、在动手操作中创设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究。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创设了一组图形,采用割补的方法,把第一个图形割补之后得到第二个图形,再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剪拼的过程中,适时地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可以沿着任意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并让他们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更应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设置“动”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索。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现象。而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更努力地去学习。
  
  (迁安市贯头山中心完全小学)